通过房间颜色、光线以及各类基础设施的布置,可以打造出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空间。部分自习室为了让人能够专注学习,甚至采用黑屋模式。来自习室学的人大多具有提升自我的要求,但缺乏一定的自律,自习室能营造一种“一起奋战”的感觉,通过“他律”式的监督,提升学习效率。
喵小姐观察到,经常有两个人比着学习的情况,当一个人学习累了,正准备伸伸懒腰,休息一会儿,发现旁边的人还在学习,就会继续学习,两个人暗自较劲。“经常有人学习10多个小时不下楼,一下楼就像一个小话唠,与工作人员聊个不停。“
张君怡表示,在自习室的学习效率比在家好很多。大部分人反映花钱后,学习效率更高。一些网友在“付费自习室最低收费28元一天“ 的话题下评论,如果花了钱,不学点什么东西,总觉得自己亏了。“花了钱就会特别珍惜时间。”
“这不是一个‘挣快钱’的行业”
对于付费自习室很多人都有疑问:一方面,有人认为自习室不过放了几张桌子,凭什么收费那么贵?另一方面,有人质疑付费自习室的盈利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
付费自习室的投入成本具有较大的差异,从几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据记者走访发现,付费自习室的大小一般在100~300平米之间,每平米的日均租金在7~8元左右,月均租金为几万元。其中,装修、购买设备等前期投入成本最低才几万元,投入较多的在120万元左右。
目前,付费自习室的收费体系一般分为三种,次卡、月卡、季卡三种,最短以0.5小时为计算单位。在北京,运营时间在8:30~23:00,次卡一般为12元/小时,日卡为60~80元/天,而月卡是980~1500元/月,季卡在2400~3120元之间。虽然月卡或季卡比较实惠,但大部分人会选择买次卡。喵小姐表示,自习室80%的客群是学生,但是20%的人白领却贡献了50%的收入,他们购买月卡或季卡的较多。一方面白领对于下班“充电”的需求较为旺盛;另一方面,学生可能没有那么强的经济实力。
付费自习室一般采用半自动的管理模式。在一些自习室,消费者通过社交软件与管理人员取得联系,获得进门密码,进门可以实现自助。在一些自习室,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软件预约座位,也可以通过线上获取相关的服务。为方便管理,自习室大都设有监控。
李宸表示,斯是陋室白天的上座率为40%,晚上可以达到80%,当上座率达到55%,可以基本覆盖每个月的房租、水电等可变成本;当日均上座率达到70%,三年后,就可以覆盖前期投入的成本。
“付费自习室不是一个挣快钱的行业。”喵小姐表示,其所在的自习室有105个座位,想要覆盖每个月的可变成本,上座率需要达到25%~30%,目前,上座率最高能够达到50%。对于前期投入的120万元成本短时间内难以收回,她早就有心里预期。她观察到,这两年付费自习室突然很火,从某种程度上讲,并非是一件好事,容易让人误解这是一个来热钱的行业。
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进入这个行业,无论是张乐乐还是喵小姐所在的自习室,都有很多友商来“交流”。在过去的3个月里,张乐乐接待了约40个同行的“明察暗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