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打造创新策源地

2019-11-05 15:49:28 深圳资讯网 NEWSSZ.com

多措并举打造创新策源地

核心部件只有大拇指大小,仅重2.2克;它可以实时记录数十个神经元、上千个神经突触的动态信号;甚至能看见小鼠的思考和决策过程,以及患病后脑神经变化……这就是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程和平院士团队研发的独有的全景式脑功能成像体系。

进入新千年,脑科学研究成为热点。观测脑的活动,解析脑的原理,成像技术非常重要。“我国的科研装备始终跟随国外,如果在新领域用自己的设备,科研工作就有可能取得领先。”程和平院士说。

目前,已有十多个研究团队入驻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未来,它将成为中国脑科学计划、国际脑科学合作项目的重大科技服务平台。

在获批之初,新区就确立了以“科技—经济—科技”有效循环为创新动力的创新生态。通过“顶天立地”的重大科学工程布局,集中力量抢占创新制高点,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先后落户,为产业技术进步积累原始创新资源。

同时,强化校地深度融合,培育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新区聚焦生命健康、集成电路等产业方向,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科院系统研究所等国内外26所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引进40名海内外院士等顶尖科学家团队。

落地融合成果转化不再难

走进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这里的工程师正在调试一款工业机器人的电机。

“我们在研制工业机器人的过程中发现,从国外进口一个电机要7000元,机器人每个关节都需要一个,极大地限制了国产机器人的竞争力,于是我们就研发出与国外产品相媲美的永磁无刷力矩电机,成本只需1000元。”总经理骆敏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几年前,骆敏舟还是中科院的研究员。但是他更向往广阔的产业天地,他把首个创业地选在了南京江北新区。2016年7月的一天,当他接到新区电话时,立刻放下手中碗筷,驱车200公里来到南京,当天就签订了协议。

骆敏舟领衔的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完全按照新的机制运营,即场地、设备由地方政府提供,资产归属地方政府,但研究所的决策、经营和管理不受干涉。

全新的机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目前,该所已经为省内外100多家企业提供了智能制造研发技术服务,并孵化出30多家科技型企业。

近年来,江北新区以深入实施“两落地一融合”工程为契机,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全面加强与知名高校各领域合作,将江北新区的创新实践与高校教育资源有机联系。2019年上半年,新签约新型研发机构17家,备案13家,累计备案达35家,引进和孵化企业476家。

1 2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张晔 编辑:深圳资讯网
相关资讯
深圳资讯网·网友评论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