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3日凌晨,合肥市公安局蜀山分局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情况通报,通报称,合肥市公安局蜀山分局汪凤翔同志服农药自杀身亡,其生前长期服用抗抑郁症药物。
一位三次获得个人三等功并且多次受到嘉奖的优秀民警,就这样走了。
跟身体一样,精神也会患上疾病。作为奋斗在一线的基层民警们,心理也容易出现问题。
我们的安全,基层民警来守护。
那么基层民警的心理健康,谁来守护呢?
基层民警的压力来源
01
社会舆论
随着时代发展信息流传速度越来越快,而公安机关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者、捍卫者,公安民警的一言一行,代表着法治形象,因此许多公民对于基层民警的期望非常高。
而某一个极端的负面案例,例如“躲猫猫案件”等公众事件会被放大到整个基层民警团体,影响信誉。
这不光导致了民警个人压力过大,而且事件后续对于民警的个人影响和社会上负面的舆论造成了民警的恐慌心理,进而不敢作为,甚至不愿作为。
02
家庭生活
作为基层民警,要时刻为人民群众服务,这样随时待命的工作方式,让许多民警的家庭时间大大缩短。
加上超负荷的工作强度,民警也承受着精神压力,无暇顾及父母配偶和孩子的情感建立,久而久之容易产生情感问题。
03
工作压力
我们国家要求基层民警严格按照规范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民警常常要面对社会的阴暗面。甚至有部分群众,存在“仇警”心理,甚至上升到袭警行为。
这样长期的工作使很多民警产生紧张焦虑感,集中表现为脾气暴躁、人际关系紧张、失眠抑郁、焦躁易怒、情绪易失控等。
可以参考的应对方式
01
组织定期检查并建立相关服务设施
定期为民警做心理健康测试,评估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就像定期体检。这样集体进行测试,并且对结果保密,可以减少民警们的病耻感,积极配合心理医生的治疗。
除心理医生的配置外,还可增加心理减压室,例如放松按摩和适合发泄的运动场所。有助于民警自行释放心理压力。
02
积极宣传,增加与群众互动
群众与民警产生冲突往往来自互相不理解,不信任。
多举办群众和民警的互动活动,让群众了解民警的工作方式,工作压力,多宣传民警和谐的故事。有助于群众对民警的了解、信任和支持。同时也能增加民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03
加强相关心理知识的学习
民警工作之余可以学习相关知识,了解自己的同时,可以增进与家人,同事,领导,群众等群体的感情联系。
学习心理知识也能提高民警的工作能力,与群众共情,可以减少冲突。
那么基层民警们会出现哪些常见心理问题呢?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心理问题?
该如何应对心理问题带来的影响?
本周由王玉萍老师为您解答~
6月19日19:30-21:30
王玉萍教授,免费公益直播讲座《基层民警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本公益直播讲座由深圳市龙华区卫生健康局与深圳市龙华区慢性病防治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主办,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协办,强强联手,三剑合璧,必出精品!
幸运观众还将获赠:乐扣杯。
欢迎参加!
(长按上图二维码识别,进入直播间听课)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侵删)
///
图文编辑:花尘、麻雀
海报制作:花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