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在表面上理解为“恋爱过早”,深入理解为“青春期之前建立恋爱关系”。“早恋”一词一般带有长辈一方的反对性感情色彩,并且世界范围内只在中国广泛使用。早恋泛指过早地谈恋爱。
为什么孩子会“早恋”?
01是发育过程的自然现象
男女到了十二到十四岁开始发育,身体发生变化随之有性意识的形成。对于异性产生了好奇心理。
02 思想观念的变化
受传统文化影响,青春期的孩子恋爱观、道德观、贞操观等产生变化,过早的注意异性,生出爱慕之情。
03虚荣、好奇、爱面子
认为别人有男女朋友就是成熟的象征,在这种虚荣心、好奇心的驱使下找异性谈恋爱,模仿大人,来赢得别人的关注。
04成绩差的学生更容易“早恋”
容易发生早恋的学生大多是成绩比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对个人前途往往不抱希望或者是家庭中缺少温暖爱护,继而向平时接触的同龄人获取关爱。
早恋这个词仅在中国地区使用
家长们都视早恋如洪水猛兽
多数家长反对早恋最主要的因素就是
影响学习
2017年“中学生情感调查研究”中
家长对早恋的基本态度
然而早恋真的会影响学习吗?
2018年全国高考成绩发布后,澎湃新闻对全国31个省份的60余名学霸考生发去一份“2018年高考学霸问卷调查”,共回收27份有效问卷,涵盖19个省份的高考文理科学霸考生。
受访考生中,有7人坦承曾有过恋爱经历。其中,2人觉得会影响学习,5人觉得与学习没有冲突。
调查中,有9名考生明确表示反对高中生恋爱;超七成受访考生没有谈过恋爱,但其中逾半数坦言很憧憬。但对于高中生性行为,48.15%的受访考生感到“非常反对”,认为应该制止;还有22.22%的受访者表示“有些介意”,两者总数超过了受访人数的七成。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及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它的事就没有什么困难。”
在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观点里
工作和爱人不是冲突的
正如上述调查中的学霸们平衡了学习和爱情
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观念呢?
《小别离》黄磊专访谈早恋,提到了对于早恋和性行为的话题,黄爸爸表示,早恋是人类最自然的情感表达,情窦初开懵懵懂懂的,是最美好的状态。给予孩子尊重,培养孩子的人格和尊严。
早恋不等于早发性行为
早恋有形成因素是来自身体发育,处在这个时期的青少年会产生性冲动,也是家长们唯恐避之不及的话题。但如果家长们没有正确的引导,会酿成错误。
来自 ChartsBin 2009 的全球调查,十年前中国的初次性行为年龄为 22 岁,根据下图可见,是地图中一抹难得的 绿色。
数据来源:ChartsBin Average Age at first sex by Country
泰国公益组织“stop teen mom”做过一次公益广告——还没准备好就请停止。意在宣传青春期女生要保护自己,拒绝做低龄妈妈。
作为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呢?
本周六
让刘海燕老师带领我们
一起来探讨青春期那些爱的教育
1月30日19:30-21:30
刘海燕教授,免费公益直播讲座《家庭教育之青春期“爱”的教育》。
本公益直播讲座由深圳市龙华区卫生健康局与深圳市龙华区慢性病防治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主办,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协办,强强联手,三剑合璧,必出精品!
幸运观众还将获赠:免费心理咨询一次。
欢迎参加!
(长按上图二维码识别,进入直播间听课)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侵删)
///
图文编辑:花尘、麻雀
海报制作:花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