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不容忽视的学生心理障碍

2021-01-22 13:46:13 深圳资讯网 NEWSSZ.com

青少年作为从童年到成年的转变期,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都自然而然的变化着。

人们在这个时期开始萌生恋爱的想法,开始关心别人,变得更加有责任心。

然而随着这种变化,负面的情绪也如影随形,有的就像一颗种子在孩子心中开始生根发芽——

学生比成年人更容易患上精神类疾病!

根据爱尔兰都柏林的一项研究,学生可能特别容易患上抑郁症,其比率约为14%。而据估计,普通人群中的背景比率约为8%至12%。

(来源:新浪新闻)

孩子出现的这些行为要注意了!

1、孩子骄横跋扈

孩子跟人相处时撒娇打闹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如果孩子过于骄横,家长们就要注意了。比如不肯跟同学朋友分享自己的东西,占有欲极强,看到别人受表扬而感到嫉妒等。

2、常年的情绪低落

如果孩子持续情绪低落,不爱跟人交流,郁郁寡欢,家长要注意了,可能是孩子自卑的表现。

3、自闭很少交朋友

一般情况下,适龄孩子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比较看重友谊的建设,学校是他们踏入社会的练习场。如果孩子们对于交友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家长要及时觉察并加以引导。

4、缺乏上进心

如比赛,考试等含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孩子没有兴趣,有的可能会为了逃避,而做出自暴自弃或者离家出走等行为。

作为家长要时刻警醒,如果自家孩子有以上行为,伴随焦虑、悲伤、暴躁等负面情绪,甚至影响到了日常生活的时候,就要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患上了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主要有哪些呢?

1、抑郁症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抑郁障碍,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在中国,女性患者占据了总患者数的六成以上,除此之外,女性患者在通过身边亲友、病友社群、各种社交渠道上分享和主动寻求治疗的意愿也比男性患者高。

WHO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抑郁症患者中,有近一半生活在东南亚地区和西太平洋地区,包括印度和中国。

每一位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是复杂是痛苦的,但是很少有常人能引导抑郁症患者走出阴霾,常人无法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患者也无法与自己和解,世上没有感同身受这一说,就像尼采说的:

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

2、躁狂症

躁狂症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相,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

就在2013年,厦门有一位姓赵的躁狂症患者,在3个月内挥霍了2000万,用于买车买房等。

等病情好一些的时候,他开始后悔并向法院提交申请,要求所有卖方归还他之前因躁狂症发作支付的首付款。

最后在法院的调解下,车商退还了约90%的定金,开发商也将大部分首付款退还给了赵先生。

(这里提醒一下,躁狂症患者的购买欲是不可控的。大家类似“双十一剁手”等购物行为,未必就是躁狂症。)

3、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疾病,多起病于15岁-25岁青年人,常可发展为精神活动衰退等特征。本病患病率高,国内统计可达6.55‰,是精神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

在电影《分裂》中,主角凯文就是一个拥有24个人格的精神病患者。在这些不同的人格中,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比如时尚设计师Barry、强迫症控制狂Dennis、保守的信教妇女Patricia、淘气的小孩等等。

面对这些“症”,家长们不要恐慌

我们介绍了精神分裂、躁狂症和抑郁症这三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家长们不要觉得自己的孩子有类似的表现,就是患上了上述病症。青少年心理问题随着时代发展渐渐重视起来,我们也准备了公益讲座,等您来。

本周六

由邓晓红教授带领我们

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治愈孩子

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

眉目舒展,顺问冬安

1月23日19:30-21:30

邓晓红教授,免费公益直播讲座《学生常见精神障碍的识别》。

本公益直播讲座由深圳市龙华区卫生健康局深圳市龙华区慢性病防治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主办,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协办,强强联手,三剑合璧,必出精品!

幸运观众还将获赠:免费心理咨询一次。

欢迎参加!

(长按上图二维码识别,进入直播间听课)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侵删)

///

图文编辑:花尘、麻雀

海报制作:花尘

///

1
来源:深圳资讯网 作者:综合 编辑:深圳资讯网
相关资讯
深圳资讯网·网友评论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