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员热情推销业务,却闭口不提贷款实质;消费者眨个眼就“被办理”分期贷款,只要忘缴话费就会经历“爆炸催款”
商家在消费者不知情或不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只强调优惠,不提风险,诱导其购买存在较高风险的金融产品,明显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手机免费拿”“手机1元购”“信用购机”……近年来,一些电信营业厅里出现了大量的“购机惠”政策,买手机时只要对着营业员的手机眨个眼进行身份认证,就可以得到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的优惠。
有这么好的事儿吗?记者在北京、杭州等地走访多家电信营业厅发现,一些营业员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存在私自为客户办理分期贷款业务的现象。
欠了话费却被催贷
2019年9月,小萨收到一条催债短信,被告知“已经逾期四天,翼支付合约机欠款50.08元,近期将上传逾期信息至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小萨对此一头雾水,因为她从来没办理过这项业务。后经查询得知,原来是她在去年1月,到电信柜台办理“碎屏险退费”业务时,“被办理”了这笔叫“橙分期”的业务。
无独有偶,从未办理过贷款业务的张女士也经历了“被催贷”。2018年8月底,张女士到电信营业厅买手机。营业员称,只要办理每月99元话费的电信套餐(含三张无限流量卡),买手机就可以直降800元。
张女士没有犹豫就办理了业务,售价为999元的手机,她只花了199元。然而,接下来的日子,只要忘交话费,张女士就会经历“爆炸催款”。催款电话和短信中屡次提到如不缴费将“影响征信”。
张女士查询发现,橙分期是某金融科技公司与中国电信合作推出的分期消费模式,为电信用户提供0元购机、话费还款的分期服务。
难道“热情”的电信营业员办理的直降800元手机优惠是一笔贷款吗?
2019年6月,张女士到营业厅要求注销账号,却被营业员告知,必须交满当时优惠的800元,还有违约金1000多元。张女士无奈地交了近2000元后,才最终销户。
杭州市民陈女士也反映,除“送手机”外,在办理电信业务时,营业员还以送电视、电动自行车、手表、流量以及帮缴物业管理费等名义,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办理了分期贷款。
记者调查发现,“被办理”橙分期业务的消费者越来越多。自2019年1月到9月底,多名电信客户发帖称,自己在办理电信业务时,遇到了此类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因不知道这笔分期贷款的存在,结果出现逾期记录。
发展“人头”还有奖励
“优惠购机”到底是怎样一种销售套路?记者随机选择了数十家电信营业厅进行体验。
——隐瞒贷款实质。“如果店员没有向您推荐直降1000活动,您可拨打17718501310举报获得100元奖励。”2019年9月25日,北京市西城区一家电信营业厅的宣传海报十分醒目。
营业员为记者办理这项业务期间,自始至终未提及消费贷。她只是承诺道,“原价1099元的手机,只要交99元就能拿到手,但每月必须交129元的话费。”
办理期间,记者就收到了提示分期还款的短信。经过多次询问,这位营业员答复称,“你不用管这些短信,你只要交你的话费就可以了。”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电信营业厅,记者也遇到了相同情况。一名营业员表示,“橙分期”就是一个业务名称,但闭口不提贷款实质。
——发展“人头”有奖励。记者调查发现,如果消费者对“分期”业务的安全性提出质疑,电信营业员便会“抛出”各种诱惑。作为“主打”业务,西城区这家营业厅强调,“不是人人都有这个额度,如推荐朋友来办理,还能得到红包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