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开新世界大门
学习之外也能被认同
从同龄人中的“不学无术”到网络上的“转笔大神”,对27岁的李放来说,转笔,不仅是年少青春时最靓丽的一抹色彩,更给了他人生第一份认同感与荣耀。
李放告诉钱报记者,其实他玩转笔,除了年少时的好奇和热爱,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对家庭的“叛逆”:“我家比较特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非常优秀,名校出身,所以给我的期待和压力也超乎寻常。”
成绩中游的李放另辟蹊径,一门心思钻在转笔上,也终于把这条道走通:“那时候全家反对我转笔,我爷爷还专门写了封信,大意就是‘转笔即是玩物丧志,会毁我一生’。”李放笑着说,“那封信我现在还留着,回头看看还觉得挺有意思的。”
而在转笔圈子里,像李放这样从中获得认同感甚至取得成功的少年,绝不占少数。有的人靠拍转笔视频在短视频APP上走红;有的人靠卖笔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如今有了自己的事业,李放表演转笔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但他仍然在关注着这个圈子的一举一动。
“那时候是真心投入,现在就成了纯粹的习惯,不甩两下还有点不自在。”2011年比完赛就出国留学,他依然没忘转笔的乐趣。
“转笔也叫‘Pen Spinning’,所以我们玩转笔的这群人,叫‘PSer’。”作为曾经的元老,李放基本已退居二线,但讲起转笔,讲起共同的名字,他的双眼炯炯有神:“希望以后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正面去看待这项运动。”
本报记者 张峰 通讯员 李文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