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室友合伙研发无人机 睡在上铺的兄弟成了创业伙伴

2019-12-04 16:25:53 深圳资讯网 NEWSSZ.com

“每个人都是降薪,放弃了很多看得着的前途加入的,加入后创始团队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薪水。”肖鑫介绍,还有北航无人机所的老师、北航的其他同学一起加入,有人放弃了硅谷技术高管的工作,有人放弃了只等十几天就可到手的年终奖,有人放弃了上市企业高层的工作。

第一个办公场所在校园内一个仓库一样的办公室,夏天蚊子飞扰,冬天则冷得需全天穿着最厚的羽绒服,办公物品“能凑合用就凑合用”。他们就这样艰难创立了“德知航创”,名字来自北航的校训“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白鸟”起飞了

2017年年底,他们带着研发的第一代垂直翼无人机“白鸟”到达山东潍坊的试飞厂,准备在这里试飞。

技术团队提前十几天就到了,在附近租了一个宾馆,不断调试设备。大家定的目标是年前首飞成功,当时距离过年仅剩几天,每天都是工作到凌晨甚至通宵。肖鑫心里更着急:“越到年根儿火车票越难买,我怎么着也得让大家回去过年。”

2018年2月14日,农历腊月廿九,一切准备就绪,只待最后的空域许可。穿着军大衣戴着厚帽子的团队成员早早就到了空旷的试飞厂里进行最后的调试,没消息时只能窝在车里等待。冬天的风非常大,不时还需要人下车压着桌子和无人机不被吹走。解决吃饭问题都需要开车去很远的餐馆买回来,运到试飞厂饭菜常常变凉了。

下午5点半,天快要黑了,终于等来了起飞许可。天空中飘起了雪花,“白鸟”在慢慢起飞,它很争气,完成了所有测试动作,在空中展翅高飞,停留了40多分钟。

这意味着,“白鸟”第一次试飞竟然就成功了。航空器首飞一次性成功是难得的,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雪夜,顶着强风和雪花完成的首飞,更是极其少见。

平时冷静内敛的肖鑫心里很激动,甚至超过了看到5000万元融资到账的短信的时候。他拍了拍团队技术负责人曾罗成的肩膀,发现对方早已泪流满面,自己也瞬间落泪。当天晚上,平时很少喝酒的他干了满满一大杯白酒。

其余3个合伙人都不在试飞厂,分别在忙着市场推广、洽谈客户、谈供应链等工作。他们接到了前方技术团队的通知电话,共同感受“白鸟”飞翔的喜悦。

团队太需要这样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此前,公司谈好了一笔天使轮融资,部分融资到账后,团队搬到了办公环境较好一些的写字楼里,但投资方后续资金断裂,公司陷入困境。

创始团队中有人背着房贷,也都选择自己不领工资,但仍坚持给员工发工资。不仅如此,无人机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一项开模就需要几十万元的费用,作为董事长的梁旭自己开始往里搭钱。

有地方产业园希望巨额帮扶吸引入驻,也有头部公司发出了收购邀请,但团队判断和公司预想的创业方向不符合都拒绝了。肖鑫知道大家都很不容易,“在吃饱的时候拒绝一碗饭很容易,而饿着的时候放弃就需要勇气。我们当时很有信心是因为团队的精神、风骨和勇气,知道方向是对的”。

1 2 3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陈璐 编辑:深圳资讯网
相关资讯
深圳资讯网·网友评论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