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高仿APP浑水摸鱼或成造假行骗的“升级款”

2019-11-23 23:38:15 深圳资讯网 NEWSSZ.com

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发展,手机APP的功能越来越多,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种事务都能通过APP解决,这让一些不法分子嗅到商机,推出高仿APP浑水摸鱼。网上转账缴费、处理罚单、买车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手机APP处理各种事务。据新华社报道,在手机应用市场中,一些通过相近名称、类似图标制作的高仿APP令人难辨真假,给不少用户造成财产损失。

高仿APP有两宗罪,一是与被仿冒的官方APP差别不大,难分真假,甚至有的高仿APP在一些手机应用商店处于搜索第一位,更具有迷惑性,误导用户下载。二是通过搭载广告赚钱,甚至通过后台程序盗刷用户银行卡、泄露个人信息、利用用户信息贷款等,严重损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也侵害了被仿冒APP的相关权益。

高仿APP的产销成本低、运营容易,是其原来越多的重要原因。一家专注于研发病毒查杀软件的知名互联网公司近日发布一项报告,在“双11”前后的一个月内,新增的虚假仿冒主流购物APP就接近4000个,覆盖设备超过30万个。

高仿APP大行其道,形成了一条损害用户权益、危害网络安全的“黑灰产业链”。比如,北京市场上有不少做高仿APP开发的公司,客户花5万元就可以买到一个高仿APP。而在多个应用市场,对高仿APP也缺乏必要的管理,在上架APP时,机器审核只进行病毒和兼容性测试,却欠缺必要的人工鉴别审核,以至于让不少高仿APP能在应用市场欺世盗名。

高仿APP不应该成了难以割除的“毒瘤”,只要各方能够各尽其责,将其打回原形并不是什么难事。公安、网信等相关部门应当加强联合执法,严肃查处高仿APP,尤其是对于给使用者造成经济损失、个人信息泄露等情况的运营者,更应从重处理。对于应用平台来说,也要守土有责,对入驻应用软件严格把关。

当前,除了高仿APP,还有高仿官方微信公众号、高仿官方网站等,这都让一些不法分子浑水摸鱼的成本大幅降低而成功机会却大大增加。这就对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形成监管部门、网络平台、网民等各方合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手机屏幕后自然也不应处处是陷阱。

1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戴先任 编辑:深圳资讯网
相关资讯
珠海和澳门警方联合侦破“练功券”系列诈骗案
珠海市香洲区两名青年帮电信诈骗团伙维护设备被判刑
上海一男子租多辆豪车再抵押 骗得20余辆诈骗450万落网
上海一男子租多辆豪车再抵押 骗得20余辆诈骗450万落网
校园“表白墙”乱象频生 缘何成“诈骗墙”
深圳龙岗警方打掉“成功学大师”涉嫌传销式诈骗 中小企业主受骗不自知
网络表白墙变诈骗墙 小伙冒充高富帅诈骗苏州一女大学生
号称营收500亿元的“成功学大师”啥来头
民政部等部门联合揭露涉老诈骗套路:以“高端养老”诱惑涉案动辄上亿元
民政部等三部门提醒:涉老诈骗这4种伎俩要提防
媒体评论:高仿APP浑水摸鱼或成造假行骗的“升级款”
广州海珠警方打掉诈骗团伙 媒体:莫让出租二维码 沦为“洗钱”工具
沈阳:谎称办理机动车“靓号”实施诈骗 收到22万汇款人不见了
慈溪男子心急想开天猫商城店 找人代办被骗14万余元
微盘诈骗卷土重来:“成功人士”教投资让你20天20万变1万
合肥警方提示:谨防“信用卡提额”名义实施的新型诈骗
跨省网恋诈骗团伙落网:“宝藏女孩”其实是“抠脚大汉”
跨省网恋诈骗团伙落网:“宝藏女孩”其实是“抠脚大汉”
合肥警方破获“衣托”诈骗案 涉案金额从几百元至万余元不等
APP声称“走路就能赚钱” 媒体评论:骗子换了新装
军人成为婚恋骗子首选冒充对象 冒牌“兵哥”诈骗多名女子百万元
106名“白富美”提供邮币卡发财良机?一轮轮骗取客户资金
深圳资讯网·网友评论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