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交礼仪产生变化,55.6%受访者认为可以更轻松地表达情感
57.5%的受访者认为网络社交礼仪的变化体现出网络社交群体的心理变化,52.8%的受访者认为是网络社交深度发展的结果,50.5%的受访者认为是网络社交群体的多样化使网络社交礼仪更加多元,41.6%的受访者认为可能会使网络社交礼仪存在代际差异。
申小龙表示,社交媒体语言确实存在一种世俗化的过程,这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是一样的。原来传统文化当中非常理想非常优美的一些概念都被解构了,这是社会发展的问题,语言学中当然也有相应的变化。“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我们尊重语言的自然发展,提倡大家相互理解、欣赏和学习”。
“随着网上聊天的普及,更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所以表情和词汇的含义解读更加丰富。”杨雪认为,虽然有些人不知道这些表情的含义变化,不恰当的使用可能会引起不解和误会,但这种变化在广大年轻人群体中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是多元文化、丰富生活的一种体现。
向晏认为,现在很多人只是在网上认识,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见过面或者只有一面之缘,并不熟悉,所以越来越多的网络表情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调查中,55.6%的受访者认为当下网络社交礼仪可以让人们更轻松地用某种表情或词语表达情感,43.8%的受访者认为会使网络社交更加丰富多彩有趣。也有51.2%的受访者指出这样会导致人们在网上聊天时小心翼翼,生怕被误解。46.1%的受访者会因此顺应大众心理,尽量不发带有歧义的社交词语与表情。
向晏认为,网络社交礼仪的变化使表情包、网络词汇越来越丰富,便于人们的交流。但随着人们交友方式发生改变,人们的心理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会造成交友成本的提高。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语言也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和角色关系中发展,我们不能一劳永逸,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首先要尊重,其次要欣赏,最后要学习不同的社会方言,这对社会来说是很健康的生态。”申小龙说。
受访者中,00后占1.8%,90后占32.1%,80后占49.0%,70后占13.1%,60后占3.4%。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品芝 实习生 黄硕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