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文件带动万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
最高一个月卖出40万条爆款耳机,管理人员减少30%,库存资金减少50%;库存占用资金由500万减到250万,旺季日均销量8000台……这是东莞声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安家乐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数字化改造后带来的可喜变化。
广东2018年出台《广东省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若干扶持政策(2018—2020年)》等文件,计划未来3年带动1万家工业企业上“云”,推动20万家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乘着“东风”,广东不少企业通过对工厂进行数字化升级,有效节约了成本,实现了“轻装上阵”。
企业得到看得见的效益
2012年,郭胜一个朋友无意间透露,自己卖手机壳的淘宝店一个月的销售额达30万元。这简直让郭胜“惊掉了下巴”。凭着一股闯劲,他辞职开了一家天猫店专卖耳机,很快就有了起色。一年后,他的网店实现了年销50万条耳机的业绩。随着业务的扩大,2016年6月,郭胜在东莞石排镇开起了自己的耳机工厂。
外界的竞争不断加大,成本也不断上升。如何让企业实现转型?这逐渐成为摆在他面前的难题。郭胜想到了数字化转型,但是耳机工厂改造要涉及到十多家工厂、数十条生产线,成本也居高不下。对这条看得见却摸不着的路子,郭胜只能望洋兴叹。
2018年,郭胜参与了C2M(顾客对工厂)数字化升级改造。
“通过改造,可以从屏幕上看到十几个合作厂商的采购、备货、生产和库存状况。对产能、销售也可以实时把控,哪条线饱和哪条线空闲一目了然。”郭胜说。
同时,通过数字化改造后的海量数据赋能,公司可以精准了解消费者。尤其是下沉市场消费者对耳机的需求,成功地开发出多款爆款。其中一款有线耳机累计销售出600多万条,90%销往下沉市场。
东莞石排是中国最大的耳机制造产业带。目前,进行数字化改造的东莞企业有很多家。
不只是耳机工厂通过数字化改造后受益,手机壳企业同样获益不少。
手机壳公司制造排期混乱复杂,决策过度依赖经验。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生产过程可视化、透明化,实时掌握货品生产进度和库存情况,解决厂内纸质工单流转时效性差、信息不流畅、响应慢、生产排程不直观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