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19在中关村论坛上发布

2019-10-31 20:08:03 深圳资讯网 NEWSSZ.com

聚焦核心功能定位

2014年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时指出,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北京提升原始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打造技术创新总部聚集地,科技成果交易核心区,全球高端创新中心及创新型人才聚集中心”。这一要求,就是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目标。

2016年,国务院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要使北京成为全国创新引领者、高端经济增长极、创新人才首选地、文化创新先行区和生态建设示范城。

如何向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这一目标迈进?北京的答案是抓好“三城一区”。2017年1月,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三大科学城作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写入了2017年北京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2018年9月,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许强指出,中关村科学城重点工作在原始创新上发力,形成一批诺奖级原创成果,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怀柔科学城要充分发挥“一张白纸”的后发优势和国家科技重器集聚特色,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未来科学城要发挥央企集聚优势,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安全自主可控,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要着力承接转化“三大科学城”原创成果,夯实产业基础,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高精尖”产业主阵地。

张振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北京还要在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继续发力。

三大中心齐头并进

根据中央部署,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

“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新常态下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创新发展高地和增长极、带动全国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陈诗波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除北京之外,上海和粤港澳大湾区也在努力打造科技创新中心。上海的定位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的定位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目前来看,三个科技创新中心的资源禀赋有所不同。”陈诗波表示,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北京更加注重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孕育面向未来的科技成果;上海重在突破一些关键共性技术,推动产业价值链的跃升,并参与全球分工;粤港澳大湾区在国际对接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助于吸引国家创新人才和国际资源。

“但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都是为了推动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加速产业转型升级。”陈诗波强调,三者都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建设好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非一城或一区之事,也就是说,要以城市群为依托,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在区域内不同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比如,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要依托京津冀地区,上海要依托于长江三角洲。”陈诗波说,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推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更好发展。

握住世界科技中心的接力棒

如果说建设具有全国甚至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头顶的星空”,那么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则是“脚下的大地”,前者是蓝图,后者是画笔。

截至目前,我国已批准建设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陈诗波告诉记者,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助于汇聚世界一流科学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提升中国基础研究水平,进而强化原始创新能力。

专家表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最终目的是握住世界科技中心的接力棒。“世界科技中心是创造科技成果的先行者,是应用科技成果的引领者,是促进生产力解放、催生产业革命的弄潮儿。”

日本学者汤浅光朝曾描述了16—20世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及其转移的情况,同时指出,如果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超过全世界总数的25%,则这个国家就称为世界科技中心。

“中国作为科技创新的后发追赶型国家,要实施‘非对称’赶超,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实现科技创新能力质的跃升,建设世界科技中心。”陈诗波表示。

1 2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科技日报 编辑:深圳资讯网
相关资讯
深圳资讯网·网友评论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