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19”在中关村论坛上发布。该指数监测了5年来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情况:2018年,北京科技创新中心指数得分322.9,是2014年指数得分近两倍,年均增速超过18%,明显高于2010年至2013年11.8%的年均增速。
在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赛道上,北京跑出了加速度。2018年,北京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的比例为14.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1.2件,居全国首位;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达172人次,全国排名第一。
这份指数报告由北京科技战略决策咨询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与联合国大学马斯特里赫特创新与技术经济社会研究所共同发布,借鉴了“全球创新指数”“欧盟区域创新记分牌”“国家创新指数”等国内外主流创新评价研究成果,其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反映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展情况。
从这份指数报告中还能读出哪些信息?北京在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方面还有哪些亮眼成绩?是否实现了既定目标?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意义是什么?
关键指标领跑全国
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果红利不断释放,关键指标领跑全国。
北京决策咨询中心副研究员张振伟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知识创造方面,北京原始创新能力全面提升。2018年,北京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的比例为14.8%。“这一数据正在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意味着北京更加注重原始创新。”
据报告,2018年,北京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1.2件,居全国首位,是全国平均水平(11.5件)的近10倍。5年来,北京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数量累计达372项,占国家科学技术奖总量的比重超过30%,高水平成果不断涌现。
张振伟告诉记者,科技创新也日益成为支撑和引领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2018年,北京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4.4万元/人,居全国首位,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1.42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6.8%。“这意味着,北京经济结构正在优化升级,通过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张振伟还提到,2018年,北京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将近5000亿元,占全国比重为28%。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5年来,北京在集聚人才方面取得成效。2018年,北京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达172人次,全国排名第一。此外,截至2018年底,北京拥有两院院士781人,占全国的比重为47%。
“如今,北京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现已成为全国创业投资最为活跃的城市。而且,北京的科技创新对外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张振伟告诉记者,2018年,北京创业投资额达300.5亿美元,排名全国第一。去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中,流向北京市、外省市和境外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为1219.5亿元、3014.9亿元和723.4亿元。
“5年来,北京始终沿着国家战略方向,强化责任担当,勇往直前,勇创佳绩,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效斐然。”张振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