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2015年,美国科学院和医学院就研究提出人类胚胎及生殖系细胞的基因编辑指南,当年由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医学院、英国皇家学会等联合组织的人类基因编辑峰会在美国首次召开,探讨了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相关的科学、伦理和社会问题,并就对基因编辑用于体细胞和生殖细胞进行监管达成共识。
而基因编辑技术在人体的应用,则受到基因治疗相关规范的监管。
“FDA在2017年特别发布基因治疗的自我管理信息,认为在人体中使用CRISPR基因编辑属于基因治疗,都要受到FDA下设的生物制品评价和研究中心监管。”姜韬说。
姜韬认为,如果有一天这项技术被大规模应用,一定是因为要用于人类通过正常医疗手段无法治愈的遗传疾病的治疗,这也是全球科学界的普遍共识。
延伸阅读
基因编辑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
“目前,人类基因中有超过6000个突变单基因,这些突变基因会导致某些先天缺陷,而这些遗传缺陷无法通过现有医疗手段预防治疗,这就需要基因编辑技术的干预。”姜韬表示。
CRISPR就是一种多功能的基因编辑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基因疗法。
此次的法案提到,CRISPR技术在易用性、有效性和成本方面相较其他基因编辑技术有很大改进;它在疾病调查、预防和治疗方面,有促成革命性进展的潜力。
目前已有使用CRISPR技术治疗糖尿病、疟疾和镰状细胞病等疾病的重要研究。“基因编辑技术早就进入实用阶段了。其中成本最低、最简便的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CRISPR发展最快。”姜韬说。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基因编辑研究领域走在世界前沿,被广泛使用的CRISPR技术的共同发明人杜德纳就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基因编辑产业创造的市值主要来自细胞系的改造,以及基因工程、基因诊断和治疗、基因编辑动植物等应用。
“目前基因编辑技术的效率还需要进一步稳定和提高,需要有相关数据能够进行合理的医学论证,未来还有很长的医学论证之路要走。美国在基因编辑核心技术升级研发方面处于领先,我国则在植物,特别是农作物还有医学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沿。”姜韬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