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二十四孝老爸”过招青春期猛娃:一年写近50封家书

2019-10-21 20:25:49 深圳资讯网 NEWSSZ.com

上个周三下午,温良先生早早完成了手头的工作,从北京的东四环开车去西五环。这样的横穿北京城,温良几乎每周都会来一次。因为周三是他与住校的儿子约定的固定见面日。温良的爱人是做文字工作的,小暖从小在文学方面表现出了特别的天赋,早在小学期间就出版过作品集。中学又到了一所非常注重学生个人特长的名校过上了寄宿生活。

温良先生的儿子现在上初二,用他的话说“正值猛烈的青春期”。

其实,温良的儿子小暖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别人家的孩子”。不过,小暖跟家人的矛盾就是从上了中学开始的。

“那是孩子第一次月考结束之后。”温良记得非常清楚,月考成绩不太理想,小暖周一便把这个消息电话告诉了家人。按照在小学时的惯例,温良夫妻会第一时间跟孩子一起分析一下试卷,寻找错题的原因。但是,因为住校,试卷分析这件事被耽搁了几天。

周五那天晚上,下班到家的温良自然又想到了试卷的事,便向小暖要了试卷。看着每一科都不太高的分数,温良的情绪一点点跌落,最初的交流分析也慢慢变成了指责和批评,而且语气越来越严厉。

没有想到的是,儿子的反应更激烈,温良感到震惊:“他用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声音跟我大声叫喊”“他说老师已经分析过错误原因不用你再说了”“他说已经发生的事(成绩不理想)为什么反复提起,你这是在揭短”“他近乎崩溃地发泄让我觉得非常陌生”“我第一次亲身体会到了青春期猛烈的力量”……

做不缺位的老爸:一年给儿子写近50封家书

那天夜里,温良心里非常难受:“儿子为什么变得像个陌生人?”

温良冷静地分析了他们与儿子之间的变与不变。

儿子的变:上了中学、过起了寄宿生活、每天都可以接触手机、青春期恰好到来;父母的不变:妈妈仍然把他当小学生事无巨细的唠叨、爸爸发现他有错误的时候第一反应仍是直接地批评和纠正。

正因为这种错位,使得他们之间的沟通无法进行,甚至说不了几句话就吵起来。

既然孩子变了,父母也要变。

首先要变的就是父母角色的调整:“妈妈后退一些,我跟上一些。”温良说。“那么,我应该怎样跟他沟通?怎样跟妈妈做得不一样?怎样把父母想说的话有效地传递给儿子?”

温良选择了写信。

他在信中跟儿子聊当了青春期孩子父母的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突然长大会束手无措。”温良说,儿子的生日、儿子刚刚经历了挫折的时候、学校刚刚开了家长会的时候,甚至还有国内外发生了重大事件的时候,“这些都是关键时刻,我都会给儿子写一封或长或短的信”。

温良数了一下,儿子上中学的一年里,他给儿子写的家书已经超过50封。当家书已经成了温良与儿子的重要沟通方式时,“工作忙”“没时间”等理由就都不存在了。

今年“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温良正在外地出差,那天忙完所有的工作已是夜深人静,温良在电脑上敲出了这样一个标题:《你应怎样纪念你即将逝去的童年》,温良告诉儿子13岁之前“你是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中甚至溺爱中长大”,但是过完这最后一个儿童节后,“意味着你已经长大,意味着你将不能再任性,意味着你要提高学习的标准,意味着你要面对中考的压力,意味着你要谨慎交朋友。你也许不再可爱,但是你却可以越来越阳光、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让人尊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在接受采访中曾经说:当孩子,特别是男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他们内心那种要求独立的需求更加明显,而这时候也是培养他们坚强、勇敢、担当的又一个关键期。因此,这时候母亲的相应退出,父亲的跟进确实更符合孩子成长的规律。

好在,我们已经看到,不少原来的“甩手掌柜”型爸爸开始向“二十四孝”爸爸转变。“二十四孝”是中国古人流传的孝敬双亲的二十四个经典故事,有些故事中的孝子为了孝顺父母甚至完全不顾自己的安危。“二十四孝”用在今天,多了调侃的成分。

当孩子榜样的老爸:带着女儿骑行张家口

很多人认为父亲的做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男孩子的青春期是否度过得顺利。在女孩的教育中也经常效果奇佳。

刚刚开始高中生活的章沂有一个“昏天黑地”的初三中考年。这一年的章沂,用她爸爸的话来描述就像“魔鬼附体”。

初三之前的章沂是个乖巧听话的孩子。从将升入初三的那个暑假起,章沂突然对自己的身材格外在意,总觉得自己胖,开始减肥。

1 2 3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樊未晨 编辑:深圳资讯网
相关资讯
深圳资讯网·网友评论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