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掀热潮
桂林还有当代人的红色追寻。
85年前,红军长征途中,进入广西抢渡湘江,在灌阳、全州及兴安英勇阻击国民党军队。当年红军战士用门板搭成浮桥渡过湘江,如今这里建起了公路大桥,红军的故事仍在当地流传。
为传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桂林致力于发掘红色文化遗存,建设了一批红色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年9月,“一园两馆”红色旅游景区正式开放,包括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和灌阳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国庆黄金周期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
在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界首红军堂等地成为党员、群众学习瞻仰的好去处。兴安县委书记黄洪斌说,兴安县将充分利用湘江战役纪念设施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湘江战役纪念设施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军史教育培训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
对民俗文化进行现代演绎
桂林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之一,以阳朔为代表的旅游胜地吸引了众多外国游客,有的甚至在此安家定居。中西文化在此交融,一条被称为“地球村”的阳朔西街美名远扬。桂林正是如此,不拘于民俗文化的固守,而是在开放交融中将传统民俗进行现代演绎,推动文化旅游日渐走向国际化。
2002年,全国首个山水生态实景演艺项目《印象·刘三姐》在桂林上演,产生轰动效应,成为国内外山水生态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内涵融合发展的典范。近年来,桂林又推出基于广西原生态文化的旅游演艺品牌“桂林千古情”,月均接待游客35万人次。一个个民俗文化的现代诠释,正在成为桂林乃至广西文化旅游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