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过去的是文物,走上街头的才够潮酷。”韩爽做汉服体验的目的不是让人们回到过去,而是让汉服来到现代人们的生活当中。电影《花木兰》上映不久,韩爽就推出了充满英气的南北朝汉服造型,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热播期间,韩爽又结合剧中的人物形象推出了唐朝的汉服造型。“虽然开一间早点铺都比做汉服体验馆要赚钱,但是这里面的价值是不能单纯用收入来衡量的。”韩爽觉得,尝试了这么多种职业之后,汉服造型师的新职业才是能让她愿意一直做下去的一件事情。
根据美团点评的统计数据,目前的汉服体验消费者以“95后”居多,占比超过3成,新生消费力量“00后”占比也达到了13%。而“60后”们追赶起时髦来也毫不落后,汉服体验的消费者中,最年长的男士和女士分别都有56岁和57岁。
线上餐厅装修师
用美图将顾客带进餐厅
汉服体验师用古代服装和妆发从头到脚扮靓了消费体验者,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线上餐厅装修师则用拍摄、修图和营销装点着自己的线上餐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源。
打开美团、大众点评搜索身边的美食和评价,已经是许多消费者“下馆子”之前的固定动作。“选择餐厅之前,几乎都会去点评软件上看看介绍、评分,环境和菜品的照片,还有消费者的用餐感受和评价。”“95后”的王欣说,这些内容会直接影响自己要不要选择一家餐厅去吃饭,“哪怕已经走到了餐厅门口,自己还是习惯先看一眼评价再决定要不要进去。”
记者发现,寿司店村上一屋店铺介绍里的内容明显比其他商家更多一些,除了各种推荐菜、招牌菜的精致拍摄,还有商家二楼、商家新鲜事和品牌故事,消费者的评价也都会得到用心的回复。
“不光是线下的餐厅门店需要通过精美的装修来吸引消费者,线上平台的运营同样重要,点评上的商户页面是建立很多新消费者对我们品牌第一印象的入口。”村上一屋的创始人王玉娇曾经从事于互联网行业,作为一名“90后”创业者,她感受得到线上平台对消费者的影响力。“要想做大做强,做年轻人喜欢的寿司,就要用年轻人的方式去接触和沟通。”为了做好品牌建设和线上营销,“线上餐厅装修师”成了她的新职业。
最初单枪匹马地战斗到现在,负责村上一屋线上门店装修团队已经有6个人,设计、编辑、编导分工明确,线上餐厅的布置已经成了团队里重要的专职工作。
市场分析
更多新职业吸引年轻人
除了这些之外,电竞顾问、无人车安全员、收纳师、日式精搬师……近几年间,五花八门的新职业层出不穷。
张天航从英国留学回国后,成为国内第一名专业犬类摄影师。“很多人听说我专门给狗拍照片,都觉得我这么多年的学白上了。”但张天航这一拍就是十年。雪地里凶猛的牧羊犬最野性的样子,故宫里身穿“唐装”、头戴“官帽”的创意萌犬,狗狗在水下见到鱼群时惊讶的神情,都成了张天航摄影机里的艺术作品。今年,张天航刚获得由英国犬业俱乐部主办的年度赛事“狗狗摄影师大赛”二等奖,成为全亚洲唯一一位入选的摄影师,也是该大赛举办14年以来的第一位中国摄影师。
年轻人为何青睐新职业?
消费升级促生职业机遇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形形色色的新职业涌现出来?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用户需求越来越细分,大量新需求催生了新的职业机会,新职业带来的消费升级和用户体验的提升又会反过来刺激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足够大的经济体量之下,也有足够多的消费者能够支撑人们去尝试更多职业选择的可能性。
“社会的发展就像一棵树,越向上枝丫越多,分工也会越细,所以会有大量新职业诞生。”团中央权益部协商代言处吕安琪认为,年轻人开始寻求颠覆传统的自我发展路径,找到了钟爱一生的事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将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新职业也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升级和转型,也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之一。不过,在目前的新职业从业群体中,劳动权益保障不足、超时工作情况普遍存在。美团点评发布的《2019年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人群报告》显示,近3成的从业者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由于社会公众的普遍不了解,从业者的社会融入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公共事务参与度相对较低。
针对这些问题,吕安琪也表示团中央将密切关注新职业群体,健全相应的公共职业体系和青年就业体系,同时加强年轻人的就业权益保障,拓宽青年人参与社会公共渠道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