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开纸箱,压平捆好,称重后将环保金返还到居民环保账户中……昌平区东关南里小区分类回收员李万海,熟练地操作着上门回收可回收物流程。每天,这个小区中都会收集到一吨左右的可回收垃圾。
摆放在小区楼门前的厨余垃圾桶。
在昌平区的273个小区中,进行着厨余垃圾与可回收垃圾的分类方式。厨余垃圾分类后集中收运,可回收垃圾经居民前端粗分,再经分类收运至分拣中心,最后再细分的全链条处理方式正在实践,居民平均参与率达到50%以上。
厨余垃圾
早上放门口 晚上取空桶
北六环外的安福苑小区22号楼,16个单元门前都摆放着铁架子,由绿色、黄色组成的厨余垃圾桶置于架上,桶上贴着二维码和相对应的门牌号。
居民张芳早上出门时将装有厨余垃圾的垃圾桶随手放在架子上,便不用再去理会。不一会儿工夫,架子上陆续摆放了七八个垃圾桶。
早上9点,一名收运员对每桶垃圾逐一称重,以每公斤积一分的方式返还到居民环保账户中:“一个积分可以当5分钱使用,可以到小区内的超市直接购物。”
小桶中的厨余垃圾,被收运员集中到大桶中,空桶便放回到楼门前的铁架子上。晚上下班后,张芳可以拎着空桶回家。
“与撤桶定点交投相比,这个方式挺方便的,因为小区中撤掉了一些垃圾桶,扔垃圾需要走一段路。同时也不像定时交投的,上班族错过了这个收垃圾的时间,就比较麻烦。”小区曾尝试过定时定点厨余垃圾分类交投的模式,可参与居民不到20%,投递方式改变后,有近60%的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中。一名居民正在申请厨余垃圾桶,准备参与到垃圾分类中,“不麻烦,又能给环保做贡献,何乐而不为呢?”
“居民愿意付押金,就能说明他们有很大的分类意愿,只是需要一个大家既能参与,又不会因为分类过多影响他们正常生活的方式。” 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小区厨余垃圾每天早上9点收运一次,下午4点再收运一次,小区中共有128户居民,已有近90户居民领取了厨余垃圾桶,并交纳了20元押金。
昌平区京科苑小区,同样进行着这样的垃圾分类方式。铁架上的垃圾桶数量在不断增加,居民陆续参与其中。一名居民表示,桶中可以容纳8升垃圾,足以应付一家人产生的厨余垃圾,“都摆在楼门前也是一个直观的刺激,大家都在力所能及地参与到垃圾分类中,自己也不能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