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李健:要把豆类变成“肉”任重而道远

2019-09-30 22:32:26 深圳资讯网 NEWSSZ.com

然后是组织结构,它直接影响食物的口感。李健介绍,肉的蛋白是纤维状的,因此吃起来“有嚼劲”,而大豆的蛋白是球状的。所以想要把大豆做成肉的口感,必须改变其蛋白的构造,把球蛋白变成拉丝蛋白。

吴雁姿告诉记者,前两项工作是在特制的挤压机里完成的。除了风味、口感的配方,在植物肉生产的链条中,挤压机研发技术也是核心技术之一。从挤压机里出来,大豆就被打造成了“肉碎”的形态,目前的技术还无法形成“肉排”或者“肉块”。

颜色的问题更难破解。生肉有血色,和熟肉看起来区别很大。但大豆显然没有血色,吴雁姿说,“目前我们是使用甜菜根部提取液来调色,但它不会随着烹饪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吴雁姿对自己公司此前生产的植物肉不太满意。“口感还不够紧实、不够有弹性”“有牛肉味,也有牛肉的血色,但风味和血色在生肉和熟肉时一样”。她的公司已经开始向一些创意菜餐厅售卖自己的植物肉产品,但吴雁姿认为,虽然国内的植物肉产业已经站在了风口上,但技术各方面还不够成熟,现阶段还不到起飞的时候。

“我很佩服国外Impossible公司的技术,他们现在可以做到让植物肉原本没有味道,煎完才有味道。”吴雁姿说。

尽管一些业内专家不看好植物肉在中国的发展,但李健还是准备长期致力于植物肉的研发——这是出于健康、环保、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多重考虑。他说:“我们用着大哥大的时候肯定不相信现在的手机会这么智能。虽然我们现在只能做出肉碎,不代表未来做不出红烧肉。”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茜

1 2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张茜 编辑:深圳资讯网
相关资讯
深圳资讯网·网友评论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