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李健:要把豆类变成“肉”任重而道远

2019-09-30 22:32:26 深圳资讯网 NEWSSZ.com

随着国外的人造肉汉堡和国内的人造肉月饼相继问世,人造肉的扫盲科普工作迫在眉睫。事实上,现在国内已经有一些科研人员盯上了这一领域,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李健是其中之一。曾有位外国作家在自己的饮食著作中提出:你只应该吃你奶奶认为是食物的东西,那才是健康的食物。这打击的范围可不小,因为奶奶们对汉堡、奶茶、烤冷面等许多当下流行的食物通常都不太认可。更具挑战的是,现在又流行起一种叫“人造肉”的食物,那是什么东西?

李健除了在学校的实验室里搞研发,还为深圳一家人造肉企业研究产业解决方案。他表示,圈内不太喜欢“人造肉”这个称呼,从专业角度讲,他们研究的是“植物肉”,也就是想办法把大豆、豌豆等植物,变得越来越像肉。

要把豆类变成“肉”,任重而道远。目前无论国内外,都还处于“第一代”植物肉研发阶段,简单来讲,也就是能把豆类勉强变成接近“肉碎”的食物。但即便只是“肉碎”,也需要费几番周折。

深圳这家人造肉企业的创始人之一吴雁姿告诉记者,最起码需要解决风味、组织结构、颜色、植物蛋白吸收率和价格方面的问题。其中,前三项是当务之急。

风味就是味道,这是李健研究的重点。他解释,所有物质都可以解析成分子,肉是由数百种分子组成的。它之所以有肉味儿,是因为它具有某些“肉味”分子。而大豆等植物中也有这些成分,所以科学家需要把大豆的蛋白水解、进行热反应,找到植物中的“肉味”分子,并激活它。除此之外,还必须鉴定出“豆味”分子,并且想办法掩盖它。再者,调味的香料也不可少。

1 2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张茜 编辑:深圳资讯网
相关资讯
深圳资讯网·网友评论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