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 95后如何操心父母养老

2019-09-24 15:34:47 深圳资讯网 NEWSSZ.com

在外打拼的子女如何真实了解父母健康状况

傅婷在一周连续加班5天后接到了老家大姨打来的电话:“你妈妈刚刚很顺利地做完手术,你打个电话问问吧。”她立刻慌慌张张地打了电话,原来母亲体检发现身体出了问题,独自做了手术,没有告诉女儿是怕她担心。

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孩子生气父母为什么不告知真实的健康状况,父母也很无奈和心酸,“你也不在身边,怕影响你上班”。即便有互联网工具可以天天视频,但在遇到健康问题时“距离感”则格外明显。

“我自己就是典型用户。”善诊CEO吴竑兴是在上海创业的云南人。有一次母亲生病了,需要他回老家照顾一两个星期,这对于一家正处在快速上升期的创业公司来说,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善诊的创业思路是,先搭建起一个覆盖全国31个省、270多个城市的近2000家公立医院与医疗服务机构的健康终端服务网络,再将这一大数据能力在保险领域应用,先为保险行业提供了老年医疗险的理论基础,之后又提供了针对老年人的精准风控管理和健康服务。

以异地体检为例,孩子和父母都缺乏专业的医疗知识。善诊为老年人定制了更适合的套餐,内容包括老年人关注的癌症筛查、糖尿病筛查、骨密度筛查等,在体检时和医院打通支付渠道,体检后请三甲医院的医生作语音报告解读,让老年人不再拿着天书一样的专业报告不知所措。他们发现,更人性化的语音解读老人平均听8次以上。

最“挑剔”的用户是吴竑兴的父母。他们告诉他,手机上的字太小看不清楚,老年人不习惯在手机App上操作,更希望和“人”打交道,所以善诊的客服电话量极高。

“让孝顺不只是在朋友圈里喊的口号,而是真正落实在行动中。”吴竑兴希望,年轻人每年习惯性地购买善诊异地照护父母的服务,然后放心地去奋斗。

陪伴不只是照护,更要懂老人

郭越是95后,他觉得父母得自己照顾才放心。他的父母更愿意和几个老朋友在养老机构养老,不想给孩子添麻烦。和父母沟通后,他尊重了父母的选择,但是对于机构的养老设施父母能否适应,照护人员能否照顾好父母,他还是充满了疑虑。

给老年人的陪伴不能只是“管吃管喝”,子女和父母都期待高质量的陪伴。

尔羽(上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为养老行业提供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和配套服务的公司。公司创始人赵宛秋在日本工作多年,深受日本养老思路的启发,带领团队投入到“尔羽启心”养老一线培训项目,进行长期照护课程的研发。

课程最大特色是除了将海外引进的照护方法落地改良,还特别注重对照护人员基础素质的提高。为了把理念、礼仪、沟通、观察等抽象的培训变得直观,他们用讲故事、看视频、听音乐、做游戏、静心等非传统的方法,来让学员感受到养老的本质是“用生命陪伴生命”,让受训人员发自内心地为老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在过去一年中,尔羽主要是自行招生,培训400多人次,平均日单价800元左右,总营收30多万元。虽然有一定收入,但成本高,利润有限,而且很难规模化。为了降低成本,让优质的课程更普及,尔羽在今年做了转型和创新,利用双师教学的模式,在各地培养讲师,并通过互联网教学支持当地讲师的教学。目前,尔羽和内蒙古慈善医养集团、上海尽美长者服务中心分别成立了联合实践基地。

伴随着中国老龄化到来,北京市场将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陪伴、照护。不过目前养老行业还面临不少问题,比如,缺乏支付能力,介护保险还在试点阶段,商业护理险也尚未成型;缺少拥有护理技能、洞悉老人心理、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大多数一线从业者年龄偏大,缺乏专业训练;公众的认知亟待改善,许多先进理念得不到理解。赵宛秋举例,“自立支援的理念,是鼓励和协助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既可以帮助老人建立信心,又能得到锻炼,但有的老人或者家属觉得付费了就应该由工作人员来做”。

赵宛秋对市场的潜力和需求长期看好,“现在许多社会养老机构已经开始面临竞争压力,必须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陈璐 实习生 张芸倩 来源:中国青年报

1 2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陈璐 编辑:深圳资讯网
相关资讯
深圳资讯网·网友评论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