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93岁老人的幸福人生:从“逃荒矿工”到“马拉松拓荒者”

2019-09-21 23:19:52 深圳资讯网 NEWSSZ.com

清晨5点,93岁的张亮友牵着老伴的手走出家门,到公园步道上迎接新一天的阳光。这样的习惯,他已坚持多年。

从颠沛流离的“逃荒童工”到翻身当家做主人的“工人老大哥”,从中国马拉松“拓荒者”到北京奥运会“火炬手”,从年少的居无定所到现在的四世同堂……回顾一生,经历巨变,张亮友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曾经的苦痛,让他更懂得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从“逃荒矿工”到“马拉松拓荒者”

张亮友是山东枣庄人,出生于1927年,对于童年,他只记得:“那时候真穷啊,太饿了,就想吃口饱饭。”

12岁时,张亮友逃荒到安徽淮南,成了一名矿上“童工”。“动不动就挨打,手脚慢一点就要被打,每天不挨两棍子都不行。”那时的张亮友从来不敢想,以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张亮友下了早班就和工人们聚在一起听广播。一个班次的上百名矿工,因为一句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而高兴、激动。

“翻身当家做主人成了‘工人老大哥’!”张亮友说起那天的心情,不断重复着“高兴”两个字。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张亮友响应号召,每天跑步上下班。1952年,张亮友参加了淮南煤矿职工运动会,在1万米的赛场上落后所有选手,但还是坚持跑完了比赛,获颁精神鼓励奖。

此后,张亮友更加坚定地练习跑步。1955年,他获得了安徽省的1万米长跑冠军,同年在上海全民运动会1万米长跑比赛中获得金牌。

获得金牌后,张亮友被同行者“拖去了”上海新华书店,让营业员给他拿了本“讲跑步最长的书”。于是,一本马拉松的书便到了张亮友手中,意外开启了他的马拉松之旅,也让他成为中国马拉松的“拓荒者”。

一念执着 不断奔跑

“我没上过学不识字,就找人读给我听,按照书上说的,不断增加跑步距离。”张亮友按照书中所说的马拉松距离,自测了成绩,觉得能达到“世界前列”,便给当时的国家体委写信,建议在中国举办马拉松赛。

随后,有体育官员到淮南找到了张亮友,“我还有点害怕,生怕自己跑的距离不够,结果他们测量完发现我还多跑了300米。”张亮友笑了起来。

1957年,张亮友参加了在合肥市肥东县举办的安徽省马拉松赛并获得冠军。后来,在由全国田径理论研究会组织编写的《中国田径运动百年》中,是这样描述:“合肥举行安徽省马拉松测验,张亮友跑出2:52:34.6的成绩。”这也是中国早期有记载的马拉松成绩之一。

跑,成了张亮友之后人生的关键词。

1 2
来源:新华网 作者:周畅 编辑:深圳资讯网
相关资讯
深圳资讯网·网友评论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