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花样翻新防不胜防更要防 开学“诈骗季”同学需警惕

2019-09-03 16:47:27 深圳资讯网 NEWSSZ.com

“馅饼”“横祸”都砸中我?冷静分析别忙操作

从诈骗的思路上看,“天上掉馅饼”和“飞来横祸”式骗局都很常见。

今年7月,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通过媒体提醒广大学生,开学前有的诈骗分子会冒充资助工作者,以发放奖学金、助学金、生活补助等名义,引诱学生和家长上当受骗。

“无论是哪个资助项目,都不会要求学生在电话中告知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验证码等信息,也不会要求缴纳任何费用或在ATM机和网上银行进行操作,如有类似要求的,一定要提高警惕。”该负责人特别强调同学们要“头脑清醒”,“一定要明白不存在只有你知道、别人不知道的‘发财秘诀’”。

而除了需要警惕“馅饼”,还需要警惕“横祸”。

长沙市某律师事务所的王律师就帮一名学生处理过相关案件。这名学生收到一则短信,说她涉嫌一起刑事犯罪,“短信上说‘相关申请材料(申请表、账单、证明材料、起诉状、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送达回证、传票)8月1日正式提交××人民法院’,还引用了《刑法》的相关条例,诱导我回电咨询”。

“看到这样的内容,当事人觉得害怕在所难免。”王律师帮她分析了短信的号码归属、措辞等细节:“一会儿说涉嫌妨碍公务,一会儿说涉嫌窝藏包庇,一会儿又说涉嫌诈骗金融机构。短信逻辑混乱,可信度很低。”

王律师表示,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遇到突发问题的确会不知所措。

首先应冷静分析自己最近是否有涉及这方面的事情,如果想不起来,可以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此外,见到这种私人号码或者来历不明的电话时,应提高警惕。再者,收到诈骗短信或接到诈骗电话,尤其是要求付款的信息后,切记不要盲目按照短信上面所说的步骤去操作,应该找老师、辅导员、家长或者其他同学一同商量。

步入大学校门之前,很多家长都会提醒孩子“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开学“诈骗季”,正是同学们实践这句话的时候了。

实习生 秦臻 康玺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茜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9月02日 05 版

1 2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张茜 编辑:深圳资讯网
相关资讯
珠海和澳门警方联合侦破“练功券”系列诈骗案
珠海市香洲区两名青年帮电信诈骗团伙维护设备被判刑
上海一男子租多辆豪车再抵押 骗得20余辆诈骗450万落网
上海一男子租多辆豪车再抵押 骗得20余辆诈骗450万落网
校园“表白墙”乱象频生 缘何成“诈骗墙”
深圳龙岗警方打掉“成功学大师”涉嫌传销式诈骗 中小企业主受骗不自知
网络表白墙变诈骗墙 小伙冒充高富帅诈骗苏州一女大学生
号称营收500亿元的“成功学大师”啥来头
民政部等部门联合揭露涉老诈骗套路:以“高端养老”诱惑涉案动辄上亿元
民政部等三部门提醒:涉老诈骗这4种伎俩要提防
媒体评论:高仿APP浑水摸鱼或成造假行骗的“升级款”
广州海珠警方打掉诈骗团伙 媒体:莫让出租二维码 沦为“洗钱”工具
沈阳:谎称办理机动车“靓号”实施诈骗 收到22万汇款人不见了
慈溪男子心急想开天猫商城店 找人代办被骗14万余元
微盘诈骗卷土重来:“成功人士”教投资让你20天20万变1万
合肥警方提示:谨防“信用卡提额”名义实施的新型诈骗
跨省网恋诈骗团伙落网:“宝藏女孩”其实是“抠脚大汉”
跨省网恋诈骗团伙落网:“宝藏女孩”其实是“抠脚大汉”
合肥警方破获“衣托”诈骗案 涉案金额从几百元至万余元不等
APP声称“走路就能赚钱” 媒体评论:骗子换了新装
军人成为婚恋骗子首选冒充对象 冒牌“兵哥”诈骗多名女子百万元
106名“白富美”提供邮币卡发财良机?一轮轮骗取客户资金
深圳资讯网·网友评论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