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而在大师之大。”施一公曾多次表示,作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是应时代之需,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而来。
西湖大学讲席教授赠送新生礼物。
“在这方面我们很欣慰。过去两年的时间,我们招聘到了世界一流的教授,已经开始跟世界最好的学校竞争。”许田认为,有了一流的人才,教育和创新研究才真正有了可能。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李佳楠来自浙江宁波,曾在澳门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求学深造。今年,他成为了西湖大学工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谈及为何会回到西湖大学时,他毫不犹豫地表示,自己看中了学校的师资。“读博士考虑更多的还是导师。在西湖大学,有媲美国外顶尖名校的导师,也有与我研究方向匹配的专业,且离家近,自然会成为第一选择。”
与李佳楠不同,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黄若诗,除了被西湖大学的师资、科研环境所吸引,但更多的还是一腔报国热情。
“我研究的方向是野生动物、鱼类保护。但这一专业只有深入了解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才能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所以听闻西湖大学有相关导师,且学术氛围与我在本科时期接触的实验室风格接近,我就立马回来了。”纵然只是一名新生,黄若诗的言语中不乏自豪:“免除异地求学的艰辛,能在‘家门口’的大学接触一流的导师、学习顶尖的知识,多难得啊。”
对于学生而言,西湖大学达成了他们就近求学的梦想,对于许田而言,西湖大学如今的一切,都是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一些尝试和探索。“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不需要远赴重洋去接受一流的教育,我们最新的科技成果可以由自己来创造。我们有这么多聪明的年轻人,如果说教育好了,中国一定是会更上一个台阶。”中新网杭州8月25日电(童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