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扶贫干部段玉平:海拔4700米藏区的“放不下”与“舍不得”

2019-08-21 16:39:51 深圳资讯网 NEWSSZ.com

高原风情讲述品牌故事

“手工作坊变得正规了,收入比以前多了,我能靠这门手艺养家糊口了。”牧民嘎玛是改则旅游发展的直接受益者,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藏香被打上商标,放在商店里售卖,他心里美滋滋的。

“以前手工作坊的产品,没包装没品牌也没有销售渠道。”改则县旅发委副主任普珍说,“段县长来了后手把手教我们管理企业、注册品牌和开发旅游产品,县里旅游产业这几年发展很快”。

来到改则后,段玉平每天都在琢磨,改则的经济发展出路在哪里?让一个纯牧业县富起来能拓展哪些渠道?经过调研,他要让稀缺的高原风情注入市场经济的气息。

段玉平帮助该县成立了改则县旅游开发公司,尝试对县里的旅游资源、产品进行市场化开发,同时打造文化品牌,拓宽销售渠道。

2016年底休假期间,段玉平没闲着,他联系连云港市慈善总会,带头捐款并推动成立了“连云港市慈善总会中国移动援藏基金”,推动改则经济发展。

2018年,游客们可以在改则的“特色产品商店”里,买到当地羊毛加工制成的羊毛衫、围巾以及藏香等土特产品。段玉平还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建设改则县“先遣连革命纪念馆”。截至2018年底,改则旅游产业盈利达100多万元,当地百姓有了文化品牌意识和销售渠道。

旅游业的发展直接带动当地牧民就业,在一系列帮扶之下,改则百姓开始走上致富路。

三年改则行 一生援藏情

高高壮壮的段玉平,是个“眼窝浅”的汉子,说起女儿,他的眼圈又红了。

段玉平离开家时,女儿段一诺才上小学一年级。进藏第二年,女儿画了张全家福,画上写着:我爱一家人。段玉平看了一阵心酸。在藏区,每年女儿生日时,他都会给女儿写一封信,回去时一起交给她。

其实,让段玉平“放不下”的,还有改则的另一个“女儿”其美卓玛。

2017年6月,段玉平在街上见到一个独自捡拾纸箱的女孩,他上前询问:“捡纸箱子干啥用?”女孩怯怯地说:“拿回家烧火做饭。”

段玉平心想:“一般人家烧火用牛羊粪,难道她家连这些都没有?”第二天段玉平买了大米、羽绒服、书包找到女孩家,原来她叫其美卓玛,一家四口挤在冰冷破旧的小出租屋里,父亲离家出走,母亲身体残疾,还有一个妹妹是智障儿童。

看到门板上写着几行汉字“妈妈我爱你”“爸爸快回家”,段玉平的心揪了起来,当即决定以“帮扶父亲”的身份帮助这个女孩。

两年多过去,其美卓玛从一个自卑、沉默寡言的小女孩长成为一名开朗的姑娘。今年6月,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拉萨阿里中学。段玉平像个细心的爸爸,给她准备了整整一行李箱的生活用品。

在改则,还有更多的孩子让段玉平“舍不得”。段玉平发现,当时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萌生了退学念头,他自己是一名湖南澧县的农家子弟,一路求学打拼,深信“读书能改变命运”。

他给当地的孩子发新华字典,给老师买保温杯,募款购买柴油发电机,让学校闲置的消毒柜运转起来。“只要他来到学校,下课的时候孩子们会围上来,拉着他的衣服,喊他‘段叔叔’。” 改则县一完小校长次仁卓嘎书说。

段玉平的朋友圈是个爱心汇聚圈,他联系了10个省份的157名爱心人士、20多家爱心企业,结对帮扶贫困生397人,捐赠资金48万多元,捐赠电脑、学习用品等物资79.6万多元。

3年援藏,他改变了改则,改则也改变了他。

段玉平在日记中写道:“改则是我艰苦奋斗的生产队,修身养性的培训班,增长才干的加油站。这片纯净的土地,善良的人民,给了我今后人生道路上无穷的精神力量。”

尽管段玉平回来了,但中国移动的其他援藏干部又前往改则县。段玉平深知,只要援藏干部持续接力,西藏的面貌年年会有改变。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崔丽 见习记者 张艺 来源:中国青年报

1 2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崔丽 编辑:深圳资讯网
相关资讯
深圳资讯网·网友评论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