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津南:未来车,怎么造?洞察汽车行业三大未来趋势

2019-08-21 16:30:57 深圳资讯网 NEWSSZ.com

19世纪法国历史学家亚历西斯·托克维尔说过:“每一个世代都是一群新人类。”我们习惯以70后/80后这样的标签划分世代人群,而随着科技发展速度呈现正弦曲线的增长率,世代的概念正在发生变化。

显然,今天再用年龄段给年轻人群划分世代已经不太合时宜,或许年龄相差2到3岁的人想法和思维就大有不同。所以,今天的青年群体被统称为Z世代,它不再是某个特定年龄段的人,而代表着一套新的行为和态度模式。

这个模式涉及世界将如何运作,如何应对才能不被淘汰、保持竞争力且掌握世界发展动态。仔细观察周边的世界,Z世代的力量已经让我们烂熟于心的社会规则重现变得新鲜起来。

这一代年轻力量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冲击和激发的变革,来的比多数人预计得更快。即便是汽车这样产品更迭换代周期长、投入大的高附加值制造业也不会有例外。现在必须思考的问题是:旧的观念和传统玩法还奏效吗?

如何让产品规划、设计理念跟上当代青年的思潮步伐,重要的是跳出固有运作模式,真正了解Z世代将注意力用在哪些地方。在信息、商品都极其富余的当下,能够获取、保留受众在汽车领域的热情,显得尤为重要。

年轻人关注的汽车:有个性,没标签

科技界有一句话:“科技,只有尚未拥有和使用的群体才称之为科技”,3岁就拿着平板电脑看动画片、接受一对一线上早教的孩子们不会觉得Wi-Fi和4G算是什么不得了的科技成就。而出生就坐着小汽车长大的Z世代人群,同样也不再将汽车视为寓意某种人生成就的标签或需要为之努力的“大件”。

在商品供应富余的时代,汽车的财富标签属性会逐步弱化,今天的青年人更热衷于汽车能否带来切实可知的使用体验和看似飘渺却力量惊人的情感传达。和更年长的购车群体比,他们更看重的是车与人本身的属性能否产生共鸣,而不是让车与人身上附加的标签产生共鸣。他们想要的是没标签,有个性。

而个性的本质,就是人性。

人,生来希望与众不同。为年轻人打造的汽车应该迎合这种诉求,趋同化的产品将快速被年轻一代所抛弃。区隔个性的标志不再是品牌的LOGO、家族式的面孔或者一招鲜吃遍天的细节,而是能直抵内心的个性表达。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当代青年更倾向于为表达自我而花钱,小众限量球鞋、特立独行的设计师品牌莫不如此。相反,奥特莱斯折扣店里带着明晃晃大LOGO的入门款奢侈品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越来越低。他们不想证明:“这是我的XXX”,他们渴望让社会看到的是:“我就是XXX”。

全新的社会认同的诉求,预示他们需要的是看到第一眼就产生深刻印象,同时还能代入车主个性色彩的汽车。它可以萌动可爱、也可以复古质朴,也可以是中国传统艺术美感与现代工业技术的跨界融合……就像长城欧拉R1,将动漫风格的亲和萌感融入汽车设计,略带复古风的可爱前脸似乎能打破次元壁,无论是精神二次元少女还是三次元宅男都能从这台车上找到共鸣。总之,为他们设计的汽车应该是形象清晰并且情感外露的,它可以传递乐观、积极、快乐、平等的情绪,看到车即可感知到人的存在。

1 2
来源:深圳资讯网 作者:综合 编辑:深圳资讯网
深圳资讯网·网友评论
更多资讯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