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察:到基层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2019-07-26 10:15:53 深圳资讯网 NEWSSZ.com

正值就业季,记者在黑龙江省多个大专院校蹲点调查发现,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就业创业正成为更多毕业生的选择,部分高校下更大气力引导毕业生对接东北振兴等国家战略。此外,毕业生“慢就业”等个性化、多元化选择也日益凸显。

“到基层去”成更多毕业生选择

记者近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高校调查了解到,受国家政策利好、部分大学生择业观念变化等影响,到基层工作成为越来越多高校学生的选择。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李旭,不久后将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向南发展办公室工作,发挥自己所学为祖国边疆建设贡献力量。“想用一段时间,做一件让自己一辈子都值得纪念的事情。”李旭说,和她一样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学生,今年全校共10个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基层公共部门就业与发展服务中心,从全校选拔70名优秀学生开展基层就业专项培训,为已经签约的选调生提供校内基层岗位挂职锻炼,引导学生转观念、立大志,积极主动奔赴基层就业创业。

哈工大2014年以来累计有1700多名毕业生扎根基层一线,定向哈工大选调优秀毕业生的省、市、自治区已增加至17个,选调生数量由最初的个位数增加到2018届的57名,2019届选调生截至目前已达131名。

留住人才对接政策服务东北振兴

记者在黑龙江省多所大专院校蹲点了解到,高校主动对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努力引导更多毕业生留在东北就业。

东北农业大学工作人员介绍,学校通过实施省内优质企业“质量提升计划”、各地市县“人才输送计划”、黑龙江省选调生“典型引领计划”“垦区林区人才推进计划”等,大力促进毕业生服务东北振兴。

记者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了解到,通过向学生推介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有关地市主要负责人走进校园做人才政策宣讲、举办龙江名企专场招聘会,组织学生深入乡镇和厂矿企业实习实践等方式,2014年以来累计近4300名毕业生留在黑龙江就业创业。

一些高校工作人员认为,应当引导毕业生在自愿的前提下更多选择到急需人才的地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

“慢就业”等个性化选择凸显

一些受访教师认为,如今的毕业生在择业上更强调自主性,敢于冒险和尝试新事物,因此就业选择更加个性化、多元化。

黑龙江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张凤英介绍,今年学院有一名毕业生,可以选择某连锁蛋糕店的管理岗,但他最终却选择了制作岗,工资每个月少3000元左右。“我和其他老师就劝他,但他告诉我们,自己就想做蛋糕,即便工资低也无所谓。”

1 2
来源:新华网 作者:强勇 杨思琪 闫睿 编辑:深圳资讯网
相关资讯
深圳资讯网·网友评论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