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观察:银行社区支行逆风行驶 “楼下金融”怎样走好最后一公里

2019-07-24 11:55:10 深圳资讯网 NEWSSZ.com

浦发银行设在湖南长沙的3家社区支行以及设立在四川西昌的1家社区支行,正式退出运营,民生银行一天之内有9家社区支行退出运营……最初为打通银行服务“最后一公里”而存在的社区支行,如今频现关停。

作为“家门口的银行”,以社区支行为载体的社区金融在我国已经发展了五六年时间,与当年的火热状态相比,目前社区支行状况堪忧,总体呈现“进少离多”。

银保监会统计显示,截至7月5日,今年共有270家银行社区支行开业,然而却有358家社区支行正式被批准关停。

值得玩味的是,这些关闭的社区支行几乎没有给居民的生活带来多大影响,甚至有人在几个月之后才发现社区支行的关闭。的确,与现在便捷的手机办理业务相比,打着“银行最后一公里”诞生的社区支行还是太远了。

从轰轰烈烈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到冷冷清清关闭上演“关闭潮”,不过6年而已,但这股风潮是在市场规律主导下的重新洗牌,还是社区支行真的无法继续走下去?

曾经的竞争筹码

社区支行的概念,源于2013年原银监会的一份《关于中小商业银行设立社区支行、小微支行有关事项的通知》。在文中,原银监会将社区支行、小微支行定位于服务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的简易型银行网点,属于支行的一种特殊类型。不过,与一般支行不同,社区支行和小微支行的主要特点是不办理对公业务,单户授信余额不超过500万元。目前,全国持牌的社区支行有5700多家。

社区支行通常坐落于住宅区附近的商铺之间,面积较小,一般配置两至三台自助机具,加上两至三名员工。大多数的业务由客户自助办理,必要时员工也会给予协助,客户基本都是来自周边小区的居民,以中老年客户居多,流量并不大。

与传统银行相比,社区支行功能设置简约、定位特定区域和客户群体、服务便捷灵活。因此,推出之初,社区支行被形象地形容为24小时便利店式的“楼下金融”,意在打通金融“最后一公里”,提高金融服务精准覆盖。

事实也是这样,基本的存取款或者咨询理财产品的需求,社区支行基本都能满足,除此之外,有的社区支行还提供生活缴费的业务,包括燃气费、水电费等。由于客户范围较小,一般也不需要排队。

在其短暂的黄金期内,社区支行由于面积小,为银行节省了部分运营成本,而银行人员的长期驻扎又增加了和居民的良好互动,助推了银行挖掘客户和深度营销活动。另外,对于工作时段没时间去银行的上班族来说,在周末或下班之后去社区支行也很方便。对居民而言,的确是一大便民措施。

但很快,社区支行便背离了其设立的初衷。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开始崛起,在其冲击之下,为争夺存款及客户资源,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银行纷纷下沉社区挖掘客户,掀起了设立社区支行的浪潮,社区支行成为银行在压力之下有力的竞争筹码。

1 2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徐潇 编辑:深圳资讯网
相关资讯
深圳资讯网·网友评论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