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旮旯老师”赵旭谈中小学生写作:中小学生作文“套路”多,源于老师很“装”?

2019-07-15 19:51:09 深圳资讯网 NEWSSZ.com

生活总是出乎意料,就像赵旭也不承想在人生第39个年头,自己突然火了?!

赵旭是太原十二中的一名语文教师,从教16年,基本上是学校——家“两点一线”,她自称“旮旯教师”,寓意在这一方讲台上“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3年多前她开了个公众号“语文可以这样学”,从此生活中又多了一项“设置”——录语音,开线上课。

今年5月9日,一如往常,赵旭登录自己的公众号,却发现粉丝数量一夜之间暴涨好几倍,如今已涨至近百万,“发生了什么?”她不禁问自己。后来才知,她在“我与祖国共成长——时代新人说”中的演讲播出后便迅速“霸屏”,有人看后拍案叫绝,有的留言“相见恨晚”,也有人说看到流泪。

自此,几乎每天,赵旭总能收到不少好友请求、陌生来电以及五花八门的留言,有人花大价钱请她去给团队讲课,有网友慕名从外地赶来请教语文的“学习经”,各地粉丝纷纷邀她到当地聊关于语文学习的心得体会……恰如“忽然一夜清香散,散作乾坤万里春”,如今,“旮旯老师”真如牡丹般在网络了开出了一片姹紫嫣红。

“套路”是最简单的一条路,也最害人

孩子们不会写作,其实就是不会用自己所读到的东西,只知道“开卷有益”,却不懂得“掩卷沉思”

为什么会“红”?赵旭自己也想过这个问题。

其中因素很多。在她看来,演讲提供了大家认识她的平台,她演讲的内容又是全民关注的教育话题,而且自己还有公众号可以和公众互动。但更重要的是,她所说的内容稳准地戳中了大家的痛点,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比如,她在演讲中提到:个别老师每天乐此不疲只做一件事情,研究各种考试技巧,然后将这些技巧变成一个又一个“套路”,满腹“套路”的他们,将学生教成了千人一面,将文章教成千篇一律。在他们的“设计”下,学生所写的文章,乍一看:哟!一闪一闪亮晶晶;仔细瞧:满篇都是假惺惺,你对我“虚情”,我对你“假意”。这哪里是在做教育?这分明是在互相伤害啊!

赵旭见过太多“套路”文章——开头都是排比句,中间都得一波三折,结尾都是感叹号;提到司马迁,必提“宫刑”,说起农业,只知道袁隆平;写人物都是柳叶眉、樱桃嘴,写游记都是出游很开心,离开很不舍……

前不久,还有家长给赵旭说,孩子考试作文是写“我的一位阿姨”,但孩子只背过一篇“我的一个同学”,然后这孩子就一字不落地把自己背过的那篇写了上去。“可以想象孩子在写这篇作文时多绝望。”赵旭觉得痛心,尤其在做作文比赛评委时,她发现许多篇文章如出自一人之手般相像,偶尔捞到一篇写活生生的人的文章,便如获至宝。

学生的写作究竟哪里出了问题?首先是阅读出了问题。

“写作是一种输出,没有阅读就没有东西可输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实际上孩子们不会写作,其实就是不会用自己所读到的东西,只知道‘开卷有益’,却不懂得‘掩卷沉思’。”

而在教学生阅读时,老师是否又真正做好了多元化的引导?“个别老师把所有的阅读都给学生解释成一个样子。”赵旭说,“比如灰姑娘的故事,如果我讲,我一定会问我的学生,什么才算真正的美女?如果你是灰姑娘,在12点钟声敲响时会不会逃掉?你愿不愿意以真实的样子来面对王子?这不仅是阅读了,可能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

在赵旭看来,正因为千篇一律的阅读教学,才让孩子们的写作也变得“千人一面”。“其实很多老师也懂阅读,但还按照既定的‘套路’来教。因为‘套路’是最简单的一条路,但不是真正的教育。‘套路’是老师已经提纯过的东西,并非学生真实的所想所感,但学生知道自己只要背会就能得高分,学生会藐视教育的力量,觉得教育无非就是一个又一个‘套路’。”

但这些“套路”也最害人。“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不愿意再去观察、思考、表达,现在很多人的语言已经很匮乏,不用网络流行语、表情包,好像就不知道怎么表达当初本可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正如赵旭在演讲中所说,“慢慢地学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心底的波澜……他们只知道低头学习别人教给他的考试重点,却不了解知识背后的文化。他们生怕自己输在起跑线上,却一个接一个地倒在了终点线前”。

“反套路”写作是种表达的渴望

如果老师很“装”,一直“套路”,学生也都个个影帝影后般配合你的“表演”。你一旦不装,和学生交心,那学生也能和你说点实话

“写作其实是一种表达的渴望,是一种比语言更精准的表达。说出来的语言稍纵即逝,而文字是对生活的一种长久留存。”赵旭喜欢写作,或者说喜欢用文字来记录生活,1999年考入了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4年后毕业即走上了讲台。而教孩子写作,在她看来,“主要是引导孩子去观察真实的生活和这个世界,去发现美,向往美,然后用文字创造美”。

很多作文之所以千篇一律,“假大空”,其实是缺乏细节,而细节则来自于观察。“写人物时,眉毛多半是‘柳叶眉’,嘴巴肯定是‘樱桃小嘴’,腰就是‘杨柳腰’。”赵旭说,这哪里是在写“美人”,美人不是由植物组成的,这是在写“植物人”吧?她让学生假装自己是柯南或福尔摩斯,通过观察人的皮肤、服装或手上有没有老茧等,练习判断这个人的家庭、职业。“于是,每个人都跟侦探似的,听妈妈怎么讲话,看爸爸怎么拿杯子。老师在学生写作中的角色则是兴趣的激发者”。

“也有很多孩子的确会观察,你跟他聊楼下的小摊贩,他会描述得特别好。但第二天一说写篇‘熟悉的陌生人’,他脑海里完全没了小摊贩,而是开始想曾背过哪篇相似的文章。其实他们有时是和生活脱节的。”赵旭觉得,在生活中引导孩子积累写作素材就十分必要,“有时就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很多家长做不到,老师也不了解楼下有那么个小商贩,也没启发到”。

1 2 3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孙庆玲 编辑:深圳资讯网
相关资讯
深圳资讯网·网友评论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