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质大学地质学者丁毅教授在中国发现一处世界罕见低平火山口群

2019-06-18 14:17:51 深圳资讯网 NEWSSZ.com

河北地质大学17日透露,该校客座教授丁毅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北部的盆地,发现一处世界上罕见的、典型负地形的、保存完好的低平火山口群。

低平火山口(Maar)由德国科学家Steininger于1921年命名,是指一种在地形上呈负地形、规模小、火山口内有一圈火山爆发崩落的碎块、直径几百米的圆形火山口。它是由地壳深处较炽热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遇到冷的地下水发生相互作用而导致汽热岩浆爆发的产物。

据了解,从2018年至2019年,丁毅教授四次考察卓资县北部的盆地,通过野外考察和卫星影像的初步研究,确认在方圆180平方公里范围内存在近百座火山口,以直径100米至400米居多。其共同特点是:呈圆形或椭圆形、负地形、保存完好(即没有第四纪土壤覆盖和水充满呈湖)、火山口内平整。

外观上,这处低平火山口群每一座火山口均为“宽口沿平底的盘子”形状,口沿上堆砌着一圈火山爆发崩落的盖层碎块。经鉴定,碎块均为这些火山爆发前盖层的汉诺坝橄榄玄武岩碎块;“盘子”口沿的坡度为8-12度;火山口的深度为25米左右(从火山口底部到火山口上部平面距离)。

据丁毅介绍,尽管目前还无法确定火山口管道中的成分,但从世界研究资料上看多为基性或超基性岩,不排除是金伯利岩。因此,深入研究这种类型的火山口,对于认识超基性火山口的地貌形态、寻找与基性或超基性火山岩有关的矿种,以及研究新生代火山对人类的威胁具有重要意义。

丁毅称,德国境内存在的低平火山口群有60多座火山口,均为湖泊,是本次发现之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低平火山口群。而此次发现的低平火山口群,规模、数量和保存完好程度均超过前者。中新社石家庄6月17日电 (李晓伟 阎红杰)

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李晓伟 阎红杰 编辑:深圳资讯网
相关资讯
深圳资讯网·网友评论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