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海南休养越冬者高达100多万人,其中不乏高层次人才,他们将积累了大半生的知识、经验和资源,留在了这座岛屿上
【新闻广角】“海南是我的第二故乡”
现在的海南省东方市东方医院妇产科,和过去有了很大变化,在此治疗的重症病人多了,转诊率下降了。“这些变化发生在马秀清主任入职后。”海南省东方市东方医院院长陈兰说。
马秀清原是三甲医院沈阳军区203医院的妇产科主任,退休后和老伴来东方市养老,在参加市委组织部召开的“新东方人”人才座谈会时,被引进候鸟人才的政策打动,最终被推荐至东方医院担任妇产科业务主任。
像马秀清这样的候鸟老人还有许多。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每年到海南休养越冬的“候鸟”高达100多万人,其中不乏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各类高层次人才。为将这样的人才宝库转化为海南建设的人才力量,目前,该省在全国首创服务标准化“候鸟”人才工作站,已灵活建设40多个各类“候鸟”人才工作站点。据不完全统计,仅省级层面,教育领域已使用高层次“候鸟”人才313人,医疗卫生领域202人,科技领域297人,文化社科领域80人,全省已联系掌握“候鸟”院士171位。
我们对这片海有感情
4月20日上午,在三亚一家酒店里,三亚市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正在举办一场有关海洋环境的讲座,主讲人叫罗九如,今年84岁,原国家海洋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讲台上的罗九如,戴着一副老花眼镜,满头的银发被梳得整整齐齐,她向市民讲述着海洋污染的危害,以及海边人群要做好哪些细节减少污染。很多听众并不知道,这位八旬老人退休后,已经为海南的海洋环保公益事业默默奉献了16年。
罗九如与海南的缘分早在40多年前就已结下。1972年,罗九如跟随原国家海洋局科考队来到海南开展实验,“科考船行驶在大海上,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蓝的海。”罗九如回忆说,探照灯射过去,五颜六色的珊瑚之间,聚集而来的鱼群清晰可见,它们游弋在海水中,海底就像一口五彩斑斓的热带鱼缸。
“我对大海有一种放不下的感情,要在有生之年尽可能地回报这片大海。”罗九如说,但是,当她退休后重返海南时,却发现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海南周遭的海洋环境已经遭到了破坏。
对水有感情的还有今年76岁的冯明祥,1966年,冯明祥从大连工学院水利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水利工作。退休前担任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副主任、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干了大半辈子的水利工作,老了还真闲不住,既来之则帮之。”2015年,冯明祥成为东方市水务局的水利技术顾问。
同样来自东北的黄晶华、王占芳夫妇,如今忙着在海南传播京剧。黄晶华是沈阳京剧院一级演员,王占芳则是一级导演,退休前曾担任齐齐哈尔市戏曲剧院副院长。1993年,黄晶华、王占芳第一次来到海南,和同事一起给海南观众献上多场慰问演出,三个多月的逗留,美丽的南国风光给两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十多年后,他们的女儿来到了海口工作并定居,2015年退休后,夫妻俩选择来海南安度晚年,后来在海口市老年大学、京华城玉沙社区协助成立了京剧沙龙,免费指导京剧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