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队协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青年进行了心理健康专题调查。该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宏艳是该项目负责人之一。让她感到担忧的是,对14~35岁青年进行的调查发现,受访青年中近三成具有抑郁风险,近一成有抑郁高风险。
通过调研发现,半数多受访者具有焦虑问题,31~35岁的青年群体重度焦虑比例最高,在职青年的焦虑得分最高。和2008年的调查相比,青年的抑郁问题有所加重。2008年,青年没有抑郁问题的比例为75.8%,10年后下降了5.3个百分点,而有轻度及中度抑郁风险的比例与2008(16.8%)相比增多了近5个百分点;有抑郁高风险的比例也高于2008年(7.4%)。
调查发现,青年压力的主要来源是经济压力、职业迷茫、学业压力。
本次调查,选取样本年龄区间在14~35岁之间,包括了男性2739人、女性2824人。学生包括初中生364人,高中生442人,专科生367人,本科生736人,研究生215人,非学生群体3439人。调查范围选取了东北、西北、南部三个地区的代表省份。
受访青年近三成有抑郁风险,31~35岁者风险高
调研发现,超过七成(70.5%)青年无抑郁倾向,有抑郁风险的比例为21.4%,有抑郁高风险的比例为8.1%。其中男性青年具有抑郁风险的比例更高,男性有抑郁高风险的比例为9.1%,女性有抑郁高风险的比例为7.2%;而且,男性的抑郁得分也显著高于女性。女性的抑郁平均得分为15.96分,男性为16.53分。
调研组把受访年龄划分为14~18岁、19~22岁、23~30岁和31~35岁几组。
研究发现,14~18岁年龄组有7.7%存在抑郁高风险,19~22岁年龄组有7.4%存在抑郁高风险,23~30岁年龄组有8%存在抑郁高风险,31~35岁年龄组有9.7%存在抑郁高风险。由此可见,31~35岁的青年群体抑郁风险最高。
他们将青年分为中学在读(含初中、高中)、高等教育在读(含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在职三种类别进行比较发现,中学在读学生7.7%存在高抑郁风险,高等教育在读学生6.6%存在高抑郁风险,在职青年8.8%存在高抑郁风险。
“由此可见,在职青年存在抑郁高风险的比例显著高于在读学生。”课题负责人孙宏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