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加密技术存在缺陷?​攻击,是为了让量子密码更加无懈可击

2019-03-18 16:14:00 深圳资讯网 NEWSSZ.com

可证的安全性已建立起来

韩正甫告诉记者,现有实际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主要采用BB84协议,由Bennett和Brassard于1984年提出。与经典密码体制不同,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性基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它指的是有严格数学证明的安全性。

针对人们的关心和困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作出了正面回应:量子密钥分发逐步走向实用化研究,出现了一些威胁安全的攻击,这并不表示安全性证明有问题,而是因为实际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的器件并不完全符合理想的BB84协议的数学模型。

归纳起来,针对器件不完美的攻击一共有两大类,即针对发射端——光源的攻击,和针对接收端——探测器的攻击。

“文中所说的就属于对光源的木马攻击,它只对偏振编码相关等少数系统的攻击有些效果,并非一个普适性的攻击。”韩正甫告诉记者,这类攻击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被提出,而且其解决方案正如文章作者宣称的那样,加入光隔离器这一标准的光通信器件就可以了。

韩正甫告诉记者,他所领导的问天量子团队早在15年前的系统设计中,就已经考虑到这类攻击。自2000年初开始,科研类和商用类量子加密系统都会引入光隔离器这一标准器件。

“虽然现实中量子通信器件并不严格满足理想条件的要求,但是在理论和实验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之下,量子保密通信的现实安全性正在逼近理想系统。” 韩正甫说。

正如潘建伟团队所指出的那样,过去二十年间,国际学术界在现实条件下量子保密通信的安全性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信息论可证的安全性已经建立起来。中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实用化量子保密通信的研究和应用上创造了多个世界纪录,无可争议地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1 2 3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吴长锋 编辑:深圳资讯网
相关资讯
深圳资讯网·网友评论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