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题为“量子加密惊现破绽:上海交大团队击穿‘最强加密之盾’”的文章在网上流传开来。文中宣称“现有量子加密技术可能隐藏着极为重大的缺陷”。事情原委究竟如何?量子保密通信真的存在“破绽”吗?
这样的报道是不负责任的
文章来源于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一篇题为“有一种打破量子加密的新方法”的报道,报道援引了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研究组一项尚未正式发表的工作。
“读完这篇自媒体报道,感觉就是为吸引读者眼球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韩正甫教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篇研究文章是ARXIV上的一个帖子。 ARXIV是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设立的一个预印本平台,这里的文章都是作者自己贴上去的,并没有经过同行审核。
“报道以此为依据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韩正甫表示,“夸大其词只会严重误导广大群众的视听,损害学科技术的公信力,百害而无一利。”
文章在网上流传的第二天,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教授团队便在中国科大上海研究院的微信公众号“墨子沙龙”上发布声明,予以澄清。
金贤敏教授团队表示:“我们的工作并不否认量子密钥分发理论上的绝对安全性,相反,正因为量子加密提供了理论上的绝对安全,使得人类追寻了几千年的绝对安全通信几近最终实现。而我们不断的针对实际系统的物理安全漏洞问题的研究,正是为了这个绝对安全性变得更加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