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
能上牌和能上京牌为俩概念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的房车产业和房车旅游业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迅猛。带着王女士的问题,北青报记者请教了汽车专家卢颖。
卢颖告诉北青报记者,房车这几年卖得确实比较火,但是房车和加长轿车是如出一辙。加长车辆在厂家生产的时候本身就是一种特种车,这种车会按照客户要求由厂家或厂家委托代理的有资质工厂进行技术改造。因此,这种特种车是至少由两家厂进行合作生产的。
同理,房车在出厂时也是一辆普通车,改装厂家把自己的设计要求提供给生产厂家,并将车辆的行驶本、登记证、车辆一致性证书同车辆一起接收,核查无误后开始改装,改装厂是要有备案才能算有改装资质的工厂。
改装完成后房车会有两个名牌,一个是生产厂家生产的原始普通车的基础名牌,包括该车型的长宽高、产地、重量和排量等具体信息;另一个名牌是改装厂的名字、房车改装后的长度、承载质量等信息,这两个牌子会一直跟着这辆车从出厂到报废。
卢颖表示,消费者王女士购买的房车排放标准不达标导致上不了京牌。车辆的环保是否达标是车商自己应该清楚的,明知无法上京牌却告知消费者能上,导致消费者无法达成消费诉求,那车商就存在严重的欺诈,这种行为应该找工商部门介入。
北京有自己的地方标准,房车能否上京牌,取决于这辆车有没有备案到北京地区环保评测名录上,如果没录上就是该车型尾气排放等方面不达标,那就不可能上得了京牌。
针对王女士所遇到的情况,卢颖建议:“这种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立刻直接退掉,节约时间和精力。如果厂家能承诺确定时间内,比如一个月之内确定能把该车型备案登录到北京地区环保评测名录上,那车主可以等等,否则就是在浪费时间。”
“在退车之后再去买其他型号确认能上牌的房车,北京市面上还是有很多可供选择的车型和现货,可以让她很快解决目前的问题,开始自己的旅行。” 卢颖表示。
谈到消费者如何在购买房车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卢颖认为,消费者和正规店签署的合同是唯一的凭证,合同上一定要写出所有诉求,比如确认上牌和违约条款的约定,确认合同能维护自己的利益后再签署。
“我希望我们的消费者都要理直气壮一些,买车的同时也是买售后服务,除了签署车厂提供的合同之外也要追加一份合同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商家不答应,那就换一家店。”
房车评测人士“小花哥”告诉北青报记者,只管出售不管售后的行为,是房车销售中的套路之一,卖家在销售时收取消费者的“定金”在法律层面上是可以不退的,这一金额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
因此,一旦消费者交付了定金,基本上肯定会提车,不然就会承担一笔很大的经济损失,而提车后的上牌、购置税等问题则需要车主自行解决,除了合同另有约定外,厂家可以不再负责。而能否上牌和能否上京牌是两个问题,只要车辆没有质量问题,上牌是肯定可以的,但能不能上北京牌是取决于所购车型有没有在北京地区上牌环保评测名录上。
据“小花哥”表示,类似的情况在房车行业内屡见不鲜,而且不止一个品牌出事,“这是房车行业中见不得光的一个点,公众也应该了解这些情况”。
律师解读
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退款赔偿
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北京一法律师事务所周兆成律师表示,本案属于买卖合同纠纷,争议的焦点是消费者购买的房车的环保标准不符合北京的标准,导致消费者没有办法在北京上牌照,消费者是否可以要求解除合同,要求商家退车退款、赔偿损失。
首先,要看消费者与商家车辆买卖合同的约定,对厂家或者代理商来说,如果双方合同中已经明确约定,保证该车符合北京的环保标准,可以在北京上牌照。那么消费者提车后,发现车辆的环保标准不符合北京车辆管理部门关于登记上牌照的要求,显然属于商家违约,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承担违约责任,要求退车退款,赔偿由此导致的合理损失。
但是,如果在买卖合同中,商家没有承诺车辆能够在北京上牌照,但是在口头上有过承诺,消费者只要能够证明,依然可以要求商家承担责任。周律师建议消费者将购车合同、双方交易过程中电话录音或短信、微信等证据准备好。可以直接向商家协商,也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另外,对于车企或代理商来说,要做负责任、有担当的良心企业,在与消费者签订购车合同时务必尽到提示义务或在双方购车合同中将争议事项约定清楚。千万不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在格式合同中误导消费者。商家在交易过程中,不要为了促成销售,隐瞒真相,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如果有证据证明商家欺诈消费者,对车辆介绍与车辆的实际情况不相符,隐瞒了交易中重要的信息,就属于合同法中隐瞒真相的欺诈行为。消费者也有权要求撤销合同。
周律师表示,开着房车去旅行是许多人的梦想,但消费者切忌冲动消费,毕竟购买如此昂贵的房车,不是买白菜。在订立合同、付款之前,有权要求出卖方出示车辆所有合法合规手续,同时进行核实,或者向当地车辆管理部门了解该车是否能在当地合法上牌、能否上路行驶,从而避免日后产生争议。(图片由王女士提供)
文/本报记者 朱健勇 实习生 邹易城
统筹/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