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三部门:下月起,校园小卖部“退学”

2019-03-14 09:58:30 深圳资讯网 NEWSSZ.com

教育部等三部门出台《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明确中小学、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 专家建议取消校园小卖部后应引导孩子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舒文 通讯员 邬灿伟

“去小卖部吗”“不去”“我请你”“那走”……对不少人来说,学校的小卖部是学生时代最初的“江湖”,也是学生向往的地方。不过,学校的小卖部要说再见了!近日,由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制定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公布,明确指出中小学、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该规定将于4月1日起正式施行。

案例1

担心孩子买垃圾食品

家长一天只给两元钱

每到下午放学,长沙某小学外的小卖部总会挤满了揣着没用完零花钱的学生,而“上了一天课肚子比较饿”成为他们前来购买辣条、热狗等零食的首要理由,五年级学生陈同学偶尔也会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她告诉记者,学校里并没有开设小卖部,也禁止学生带零食入校。在如此“高压”校规下,唯一能让他们解馋的就是放学后去校外的小卖部大快朵颐。记者看到,小卖部主要销售文具、小吃和简单的生活用品。相比文具、生活用品,零食货架明显更多,方便面、辣条、薯条、糖果、火腿肠、热狗等零食一应俱全。

听到陈同学的“爆料”,坐在她一旁的妈妈胡女士有些不淡定了。“我最害怕的就是孩子拿着钱去买垃圾食品,特别是一两元钱一包的‘三无’食品。”胡女士说,孩子目前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过多摄入这些添加剂多、生产不规范的食品,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另外,如果孩子将它们偷藏在课桌里,上课时注意力难免会被食品分散,影响学习。“嗯。”陈同学立即接过话,赞同妈妈的说法。

“没有哪个小孩是不喜欢吃零食的。有段时间看到孩子脸上长了小白斑,仔细盘问才知道她的奶奶给了她100元零花钱,结果都被她用来买零食吃了。”吸取了这一教训的陈女士,果断地压缩了孩子的零花钱,并按照每天两元的标准给付零花钱。

案例2

一包半辣条下肚

健康小伙胃糜烂了

陈女士的担心并不多余。近日,有媒体报道,武汉一名23岁的小伙子因刷短视频看到一款“网红辣条”,勾起了他对学生时代在校园小卖部买辣条的回忆,一时心动的他在网上搜寻同款,并花了15元钱一次性买了4袋,一袋125克。一天下班吃完晚饭后,他拆开辣条大快朵颐地吃了起来。然而,当一包半辣条下肚后,他突然感觉到“烧胃”才停下来。后来经医院诊断,小伙子的整个胃部满布大片状糜烂和出血病变,为急性胃黏膜病变,损伤程度较重。

据悉,“辣条”的主要原料是面粉和豆皮,主要成分是淀粉和蛋白质。市面上销售的不正规辣条,着色剂滥用,甜蜜素、糖精钠、山梨酸及钾盐等添加剂也超标严重,所谓的“好吃”“上瘾”,只是味精、色素和食品添加剂在起作用。

“作为家长,我不仅希望学校不设小卖部,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净化学校周边的饮食环境,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陈女士表示。

1 2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舒文 编辑:深圳资讯网
相关资讯
深圳资讯网·网友评论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