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机构迎来整顿风暴,不少家长却仍然在给孩子“加码”
“别人家的孩子都送到各种各样的培训班,都在往前赶,咱不去不行呀!”3月5日,家住重庆新南路龙湖西苑小区的刘女士对《工人日报》记者说,今年寒假,她一口气给12岁的儿子报了4个课外辅导班,包括数学、语文、英语和吉他特长班。开学后每个周末孩子也都在上课,大人小孩都疲惫不堪。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类似刘女士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虽然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迎来整顿风暴,但校外培训依然是很多家庭的“刚需”。
“去年我针对基础教育被校外培训机构‘绑架’提出相关建议,受到教育部的重视,如今问题正在化解,但还没有根治。”作为一名持续关注校外培训机构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继续提出关于加快落实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建议。
“想上好初中,仅在学校学是不够的”?
据刘女士介绍,她身边80%的妈妈都给孩子报了培训班,少的一两个,最多的有5个,周一到周五全排满了。
彭先生的女儿今年小升初,他向记者反映,女儿班上50名学生全部报名参加培训班。“一些名校在录取优质生源时,经常会有意识地用超纲的知识内容拉大分差。我的女儿平时成绩虽然优秀,但是要想上好初中,仅在学校学是不够的,根本‘吃不饱’,必须补习奥数等,学些超越她认知水平的知识。”彭先生说,“很多孩子培训后成绩确实得到提升,水涨船高,考试分数线都被拉高了。如果你家孩子再不培训,就可能会落后一大截。”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陈新说,校外培训久治不愈,深层原因是教育资源还不够均衡。如今,一些地方依然热衷于给学校分三六九等。如果一地只扶持几所学校,仅能满足部分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就会加剧学生之间的恶性竞争,使得家长通过报名培训班等方式努力占据先机。
陈新表示:如今,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培训班,就是为了能“技高一筹”,升学时有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校外培训常常出现“超纲”教学的情况,恰好迎合了一些家长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