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改革开放40年来,既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验场”,也是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新方案的“梦之队”。
解码“深圳奇迹”背后的深层启示,特区的文化底色必然成为重要考量——
先进观念和移民文化创造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创新文化、奋斗文化凝聚成城市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从滨海渔村到“创新之城”“设计之都”的华丽转身,从“文化沙漠”到“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惊人蝶变,无一不彰显文化的巨大力量,让千千万万追梦人对这片热土心驰神往。
站在新起点,深圳有了新使命,那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聚焦宏伟目标,深圳将自身放在深化改革开放大局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中审视,提出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为新使命提供强有力文化支撑。
思想引领
路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从20世纪80年代初将基建投资的三分之一用于思想文化建设,到2003年确立“文化立市”战略,再到2012年树立“文化强市”目标,文化崛起的主线,始终贯穿在深圳的发展逻辑当中。
面对经济转型升级和更加开放的内外格局,深圳再次以走在前列的“实干家”气魄,于2015年年底发布并实施《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小甘说:“这是一份宏伟的规划图,也是一份稳扎稳打筑地基、补短板、谋长远的施工图。”认准一个目标,列明153项重点任务,3年多来,成效已经凸显——
通过创新理论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城市精神体系顺利构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