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作为支付媒介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便利性,也催生了广泛的市场空间和需求。中国在相关产品的创新方面是走在其他国家之前的,因此移动支付在中国消费者中的推广和接受度也相对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高洁对本报记者分析。
小额支付占据主流
移动支付走进街头巷尾的小本买卖,正是其在小额支付上独特优势的体现。
《2016年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显示,2016年,有77.25%的用户每次支付金额在100元以下,18.8%的用户每次支付金额在100-500元,小额支付占到了绝对的权重。
与这种小额支付特点相对应的,是支付场景的日常性与平民化。2016年,用户最常用的条码支付场景为超市或便利店,占比为47.7%;其次是餐饮店,占比为23.0%;自动售卖机及电影院的占比分别为17.1%和16.9%。
移动支付的这一特征,也让小微企业备享便利。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去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支付金额中约有60%是以个人对个人(P2P)转账的形式,其中一部分则是尚未开立商业支付账户的小微企业。
“移动支付在小微企业中推广十分迅速。它无需繁琐的手续和门槛,又能加速业务的流转、提高支付的效率,是对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的大额支付服务的补充,具有明显的市场细分特征。”高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