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人才培养更需“走出去”

2016-12-04 09:26:02 深圳资讯网 NEWSSZ.com

“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国教育领域的一个流行趋势。据媒体报道:中国出国留学近年来一直处于稳步增长阶段,2015年出国留学人数突破52万。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等很多国家,中国留学生人数都排名第一。借助留学模式,中国也为自己培养出了许多了解国外文化、熟悉国际事务的国际化人才。尤其近年来,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全面推广,对于熟悉国际事务、了解国际规则、具有国际人脉的“全球通”型的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日渐加强。国内一些教育机构开始有针对性的进行国际化人才的专项留学培养。例如近期,完美世界教育就和美国马里兰大学合作,推出了新的“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硕士(简称“MPS-PA”)”,开创了一种新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走出去”模式。

实际上,此前,中国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也进行过很多尝试。一般而言,更多的采取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由国内大学培养,国内很多大学开设有国际关系、国际贸易等热门专业。但是由于国内大学的教育大多偏理论,所学难以真正应用到实战中去。第二种就是实战培养,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慢慢地摸索理解,培养合格国际化人才。不过,这种模式往往要付出很多“学费”。此前,中国很多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常常因不熟悉国外的法律,不会在国外进行公共关系,常常陷入某些陷阱,甚至有理也会输掉官司。还有的因为不熟悉国外的规则和关系,眼见的商机就是无法掌握。据媒体报道,在华尔街,从2011年至2016年第三季度,带有中方投资的科技产业交易比例已从1.7%增长至4.1%。但因为缺少经验和关系,中国风投目前仍难以涉足热门的投资交易。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熟悉一些国外的规则。

一些中国投资人很难理解术语表——也就是投资人准备接受的条款摘要——的属性,而绝大多数的美国投资人在向初创公司提交术语表之前,已经完成了尽职调查。但是中国投资人只是提交一份草表,然后再试图就具体内容进行谈判。这种做法也给中国风险投资人带来了形象问题。糟糕的行为很快会被所有人知道,这不仅会破坏自身的信用和声誉,而且也会影响到整个中国风投产业。”

可以说,上述两种方式对于培养合格的国际化人才,都不太适用。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中国人有句俗话,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要了解你的对手,就需要打入到对手“心脏”中去。这一点,其实之前有很多外国人就做的相当出色。改革开放这30年来,中国市场在全球的地位日益重要,很多国外人士就尽可能派留学生到中国来,了解中国的国情和文化,甚至出现了类似“大山”这样的“中国通”。通过这种方式,很多外国商人打开了中国市场,在中国挣到了大钱。而同样的办法,我们中国人自然也一样适用。

1 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中国新闻网 编辑:深圳资讯网
相关资讯
深圳资讯网·网友评论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