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打破壁垒
“创新,必须实事求是,不搞照搬照抄的伪创新”
记者:近年来民航领域科技创新加快推进,但您也曾指出,民航科教领域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依然没有根本改变。下一步,将如何发力破解难题?
冯正霖: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这就要破除国外技术的盲目迷信,建立自主创新的新机制。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航班量持续增加和运行环境日益复杂,我们面临的很多困难已经无法从国外寻找所谓的经验方法了,比如高原机场和地形复杂机场运行、大流量条件下协同决策等。如果说以前我们可以照搬学习别人的东西,现在我们已经有了需要独立面对的特殊问题,需要我们独立思考判断,需要我们自主研发。尤其是当前推进实施全球新一代航空系统,在关键技术以及涉及国家信息安全的关键领域,我们都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甚至有些是我们独特需求的。因此,在当前历史条件下,谈创新、干创新,就必须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勇于真创新,不搞照搬照抄的伪创新。归根到底,无论是发展阶段、环境资源还是中国特色的管理体制,中国民航所面临的挑战都是我们所特有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记者:您认为,民航业自主创新的着力点在哪里,还要突破哪些壁垒和障碍?
冯正霖:一是要破除故步自封的行业壁垒,建立开放包容的新机制。民航不能关起门来搞创新,要充分利用行业内外创新力量。这里我要强调,打造开放共享的民航科技创新平台,必须要坚持打破单位、隶属关系、身份等壁垒,广泛吸纳行业外科技优势资源,为我所用,为民航发展所用。要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衔接,推动形成民航业与上下游产业良性互动的局面。要以企业为主体,构建产学研用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二是要破除项目管理的机制障碍,建立科教投入的新机制。加大科教投入需要多管齐下,广开资金渠道,充分利用中央投资、地方财政、社会融资、企业投入和自有资金,共同为民航科教工作提供不间断的经费支持。要在民航科教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不断壮大民航科教资金投入,改善民航创新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