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女儿又说要交资料及助听器费用共23000元,不然没法上课,他叫女儿先去问学校,后对方回复是真的,他又按要求汇到指定的账号。后来,女儿又说要汇15000元,说是今后成绩好,可以参加出国交流文化活动,当时他跟女儿说培训完再给钱就没有再理会,两人结束了聊天。
当天晚上,吴先生和女儿的班主任通电话才知道根本没有这回事,自己被骗了,他先后三次汇款共被诈骗40600元。
不到两月20名家长受骗
像吴先生一样上当受骗并非孤例。
从2016年2月份开始,只有初中文化的20岁男孩唐某宾就通过QQ申请加入一些东莞市、佛山市有名学校的QQ群,将买来的木马程序链接发给该群的人,只要群里的人点开链接,他就可以在后台盗取QQ号,然后看对方是否有父母联系人,如有就假冒对方向对方父母说有培训要交培训费。
为了让家长深信不疑,他冒充的时候还提供一个电话号码给对方父母,说是负责报名老师的电话号码,家长打电话过来核实,就有人向家长发银行账号。
如此,两月不到,唐某宾频频得手,作案20宗,涉案金额达33.2万元。
把钱骗到手后,他再通过网银转账至同伙柳某聪和柳某的卡里,让他们取出,给他们10%的好处费。
庭审时,被告人唐某宾表示,他分别从网上和手机店一共买了10多张银行卡和手机卡用来诈骗。他只是拿着银行卡的U盾,骗到别人钱之后就从网上将钱转走,银行卡一被冻结就扔掉。跟家长打电话时他一般自称王老师,电话卡也是打一次扔一次。
日前,东莞市第三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宣判,被告人唐某宾犯诈骗罪获刑六年四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为其取款的三名“90后”小伙伴也被以诈骗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个月至十一个月不等,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