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小朋友今天的作业是:收集秋收的粮食作物,制作一幅粮食贴画。”几天前,幼儿园老师给上大班的涵涵布置了一项家庭手工作业,并给家长们发了通知。收到通知时,涵涵妈还没有下班,却已经思索着作业要准备的东西。涵涵妈无奈地说,“从上幼儿园起,像这样的作业就没消停过,下了班也不得休息。”根据“春城晚报乐学派”微信公众号的调查,和涵涵妈一样,64%的家长也遇到过类似的烦恼。
负担不小
下了班还要帮孩子做手工
“春城晚报乐学派”微信公众号关于昆明爸妈是否做过“家长作业”的调查发布后,引起了不少家长的共鸣。参与此次调查的74名家长中,超6成亲身体验过“家长作业”,尤其在幼儿园阶段和小学低年级。
晚报记者采访发现,家长们要帮孩子完成的作业,幼儿园以手工类作业居多,比如贴画、剪纸、做模型、收集手工材料等;小学和初中则以学习类作业为主,比如听读听写、资料查找、制作小报、音频视频、实践作业等。
参与此次调查的昆明家长中,超过一半认为这些作业加重了自己的负担。彭爸爸的孩子今年进入官渡区一所幼儿园,开学以来他就经常在朋友圈倒苦水。彭爸爸说:“幼儿园有时布置的作业靠孩子一个人是根本没法完成的,比如做模型、做风车、缝衣服等等,有些连大人都做不好,更别提孩子。而且有的作业麻烦又琐碎,像我家这样的双职工家庭,夫妻俩经常还没下班就要忙着准备完成孩子作业的材料,有时候做不完或不会做还得请同事帮忙。” 不仅是幼儿园,中小学家长们对这类作业也是深有感触。